52歌赋>成语词典>成语言不由衷,言不由衷的解释

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正音衷,不能读作“zōnɡ”。

辨形衷,不能写作“哀”或“忠”。

辨析~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多形容以敷衍为目的;不坦率;形容虚伪欺骗时成分要轻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

例句清 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近义词言行不一 口是心非 口蜜腹剑 

反义词由衷之言 

谜语表白

英语speak affectedlly

日语心(こころ)にもないことを言(い)う

俄语словá эти не от души <словá идут не от сердца>

其他语言<德>die Worte kommen nicht von Herzen <nicht aufrichtig sprechen><法>paroles insincères <langage hypocrite>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他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当时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郑庄公处理郑朝政,却有对号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让他代替郑庄公处理朝政。
  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后,对周平王特别不满.周平王非常害怕,赶紧向郑庄公解释说,他没有让忌父取代郑庄公的想法.为了取得郑庄公的信任,他和郑庄公互换人质,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而郑公子忽则到周朝来做人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孙子姬林继位.称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让忌父代替郑庄公当卿士。
  掌管朝政.郑庄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zhài) 足领兵马,到周朝的温地收割麦子 ,并全部运送到郑国.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兵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运回郑国.从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加恶化,彼此间结下了仇恨。
  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即使互换人质也是没用的.这是当时的史官对这件事精辟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