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汉语词典>大汶口文化在词典中的解释
ménkǒuwénhuà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读音为 dà mén kǒu wén huà。意思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后在泰安大汶口再次发现,且更为典型,故名。主要分布于鲁西南和苏北一带。处于公元前4500-前2500年,母系氏族公社制末期并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制时期。 1959年在山东宁阳堡头村西和秦安大汶口一带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其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已有大量骨、角、牙器和各种陶器。该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4500年,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过渡为龙山文化

拼音dà mén kǒu wén huà

注音ㄉㄚˋ ㄇㄣˊ ㄎㄡˇ ㄨㄣˊ ㄏㄨㄚˋ

英语Dawenkou culture (c. 4100-2600 BC)​, Neolithic culture based in today's Shandong area 山東|山东[Shan1 dong1]

德语Dawenkou-Kultur (S)​

词语解释

  • [Dawenkou culture]1959年在山东宁阳堡头村西和秦安大汶口一带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其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已有大量骨、角、牙器和各种陶器。该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4500年,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过渡为龙山文化

    网络解释

    • 大汶口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1.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为龙山文化的源头。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2.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陶器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此外,还发掘出了各种骨制、牙制的工具和装饰品。为以种植粟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饲养猪、狗、牛、鸡等家畜,同时渔猎经济也是其重要的生产部门。
      3. 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由成排分布的红烧土排房建筑构成,这些排房多则六间一排,少则两间相连,布局严谨,显示了较高的建筑技术。
      4. 大汶口人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也有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等,另外还发现部分折头葬、折肢葬等较为特殊的葬式。中晚期以后发现有木质葬具,在有的成人墓的随葬品和儿童瓮棺的葬具中还使用了带有各种陶文的大口尊。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