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第四百二十一章 龙三宋代 · 李昉
俱名国 释玄照 王景融 凌波女 陶岘 齐浣 沙州黑河 兴庆池龙 井龙 旃然 龙门
俱名国
僧祗律云,佛住舍卫城南方。有邑名大林,时有商人驱八牛到北方俱名国。有一商人在泽中牧牛。时有离车捕龙食之,捕得一龙,离车穿鼻牵行。商人问离车:“今汝牵此龙何用?”云:“我将杀而为啖。”商人欲以一牛易之,捕者邀至八牛,方许。商人即放龙令去。既而复虑离车追逐,复捕取放别池中。龙忽变为人,语谓商人曰:“君施我命,今欲报恩,可共入宫,当报大德。”商人答言:“龙性率暴,嗔恚无常,或能杀我。”答云:“不尔。前人系我,我力能杀彼人。但以我受菩萨法,都无杀心。何况君今施我寿命,顾当加害。若不去者,少住此中。我先往扫除。”商人后入宫内,见龙门边,二龙系在一处。因问汝为何被系。答言:“此龙女半月中,三日受斋法。我兄弟守护此龙女,不为坚固,为离车所捕。以是被系。”龙女俄出,呼商人入宫坐宝床上。龙女言:“龙中有食,能尽寿而消者,有二十年消者。有七年消者,有阎浮提人食者。未知君欲何食。”答言:“须欲阎浮提食。”即时种种饮食俱备。商人问龙女:“此龙何故被系?”龙女言:“此有过,我欲杀之。”商人言:“汝莫杀。”“乃言不尔,要当杀之。”商人言:“汝放彼者,我当食耳。”复言曰:“不得直放之,当罚六月,摈置人间。”商人见龙宫中,宝物庄严饰宫殿,即问:“汝有如是庄严,因受菩萨何为?”答言:“我龙法有五事苦。何等为五?谓生时、眠时、淫时、嗔时、死时。一日之中,三过皮肉落地,热沙簇身。”商言:“汝欲何求耶?”答言:“人道中生,为畜生苦不知法,故欲就如来出家。”龙女即与八饼金,言此金足汝父母眷属终身用之不尽。复言汝合眼。即以神变持着本国,以八饼金与父母。曰:“此是龙金。”说己更生尽寿用之不可尽。时思念仁慈不得不行,暂救龙女,恩报弥重;况持大斋,受福宁小?(出《法苑珠林》)
和尚祗律说,佛住在舍卫城的南方。有一个叫“大林”的都城,当时有一个商人赶着八头牛到北方的俱名国去。有一个商人在水洼地里牧牛。那时有一个叫离车的人扑龙杀肉吃。离车捕到一条龙,就穿着龙鼻子牵着走。商人问离车;“现在你牵着这条龙有什么用?”离车说:“我要杀了吃。”商人想用一头牛交换那条龙。离车要商人交出八头牛才肯交换。商人就把龙放了,让它离去。然后又想到离车会来追赶,就把龙又捕来放到另外的池子之中。龙忽然变成了人,对商人说:“你救了我一命,现在想要报恩。你可以和我一起入宫,报达你的大恩大德。”商人回答说:“龙的脾气又直爽又暴躁,喜怒无常,也许能杀害我。”龙回答说:“不会的。前边那个人拴我,我的力气完全可以杀死那个人,但是我受菩萨规范,完全没有杀心,何况你现在救了我的性命,怎么能加害?如果你不去,请在这里少住,我先去扫除。”商人后到龙宫,见龙门旁边,两条龙被绑在一处,于是就问:“你们为什么被绑呢?”两条龙回答说:“这里的龙女半月之中,有三天受斋法,我们兄弟两个守护此龙女,守护得不够牢固,被离车捉了去,因此我们被绑了起来。”不一会儿龙女出来了,迎商人入宫坐到宝床上。龙女说:“龙中有一种能使寿命达到极点而消化的食物。有二十年消化的,有七年消化的,有阎浮提人吃的。不知你想要什么样的食物?”商人说他要阎浮提人吃的食物。当时种种饮食全都具备。商人问龙女:“这两条龙为什么被绑?”龙女说:“这两条龙有过错。我想杀他们。”商人说:“你不要杀他们。”龙女说不行,应该杀。商人说:“你放了他们,我才能吃饭。”又说道:“不能直接放,应当罚六个月,扔到人间去。”商人见龙宫中,宫殿很庄严,用宝物装饰着,就问:“你有如此庄严的龙宫,为什么还要接受菩萨的约束呢?” 回答说:“我们龙的规矩中,有五种情况最苦。哪五种情况呢?是出生的时候、睡眠的时候、淫雨的时候、嗔怒的时候、死亡的时候。一天当中,要三次通过皮肉落地,热沙簇身。”商人说:“你想要追求什么呢?”龙女回答说:“我想到人道中生存,因为畜生苦于不知道法度,所以我想跟着如来出家。”龙女当时给了商人八饼金,说这些金子足够你父母眷属终身用之不尽的了。还让他闭上眼睛,用神变之法把他送回本国。商人把八饼金交给父母,说:“这是龙金。”说自己再活一辈子也用不完。他当时想到不能不做善事,暂时救了龙女,报恩还如此之重,何况久持大斋,受福难道会小吗?
释玄照
释玄照修道于嵩山白鹊谷,操行精悫,冠于缁流。常愿讲《法华经》千遍,以利于人。既讲于山中,虽冱寒酷热,山林险邃,而来者恒满讲席焉。时有三叟,眉须皓白,容状瑰异,虔心谛听。如此累日。玄照异之。忽一旦,晨谒玄照曰:“弟子龙也,各有所任,亦颇劳苦,已历数千百年矣。得闻法力,无以为报,或长老指使,愿效微力。”玄照曰:“今愆阳经时,国内荒馑,可致甘泽,以救生灵。即贫道所愿也。”三叟曰:“召云致雨,固是细事。但雨禁绝重,不奉命擅行,诛责非细,身首为忧也。试说一计,庶几可矣。长老能行之乎?”玄照曰:“愿闻其说。”三叟曰:“少室山孙思邈处士道高德重,必能脱弟子之祸,则雨可立致矣。”玄照曰:“贫道知孙处士之在山也,而不知其所行,又何若此邪?”三叟曰:“孙公之仁,不可诊度,着千金翼方,惠利济于万代,名已籍于帝宫,诚为贵真也。如一言救庇,当保无恙。但长老先与之约,如其许诺,即便奉依。”即以拯护之方,授于玄照。玄照诣思邈所居,恳诚祗谒,情礼甚谨。坐定久之,乃曰:“处士以贤哲之度,济拔为心,今者亢阳,寸苗不植,嗷嗷百姓,焦枯若此,仁哲之用,固在于今。幸一开恩,以救危歉。”思邈曰:“仆之无堪,遁弃山野,以何功力,济于人也?苟有可施,固无所吝。”玄照曰:“贫道昨遇三龙,令其致雨。皆云,不奉上帝之命,擅行雨者,诛罪非轻。唯处士德尊功大,救之则免。特布腹心,仰希裁度。”思逊曰:“但可施设,仆无所惜。”玄照曰:“既雨之后,三龙避罪,投处士后沼中以隐。当有异人捕之,处士喻而遣之,必得释罪矣。”思邈许之。玄照归,见三叟于道左,玄照以思邈之旨示之。三叟约一日一夜,千里雨足,于是如期泛洒,泽甚广被。翌日,玄照来谒思邈。对语之际,有一人骨状殊异,径往后沼之畔,喑哑叱咤。斯须,水结为冰。俄有三獭,二苍一白,自池而出。此人以赤索系之,将欲挈去。思邈召而谓曰:“三物之罪,死无以赎。然昨者擅命,是鄙夫之意也,幸望脱之。兼以此诚上达,恕其重责也。”此人受教,登时便解而释之,携索而去。有顷,三叟致谢思邈,愿有所酬。孙曰:“吾山谷之中,无所用者,不须为报。”回诣玄照,愿陈力致效。玄照曰:“山中一食一衲,此外无阙,不须酬也。”三叟再为请。玄照因言,前山当路,不便往来,却之可否?三叟曰:“固是小事耳。但勿以风雷为责,即可为之。”是夕,雷霆震击。及晓开霁,寺前豁然,数里如掌。三叟复来,告谢而去。思邈至道,不求其报,尤为奇特矣。(出《神仙感遇传》)
玄照和尚在嵩山白鹊谷修道,操行精到谨慎,在出家人中推为首位。他常常愿意讲授一千遍《法华经》,以利于他人。在山中开讲之后,虽然寒暑无常,山路险恶,但是来听讲的总是坐无虚席。当时有三个老头,眉毛胡须全白,相貌与众不同,在那虔诚地听讲。如此听了多日,玄照感到奇怪。忽然有一天,三个老头一大早就来拜谒玄照。他们说:“我们三个弟子,是龙,各有自己的职务,也很劳苦,已经好几千年了。能听到您的法力,没有什么报答的,也许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我们愿意效微薄之力。”玄照说:“现在阴阳失调,干旱少雨,国内闹饥荒,你们可以下些雨来拯救天下百姓。这就是贫道的愿望。”三个老头说:“聚云下雨,本来是一桩小事。只是关于下雨的禁令绝对严重,不奉上天之命擅自行雨,杀头之罪不是小事,有掉脑袋的危险呢!我们试说一个办法,差不多可以成功,不知长老能不能去做?”玄照说:“那就说给我听听吧!”三个老头说:“少室山的孙思邈处士道高德重,一定能使弟子的灾祸解脱。那就可以马上下雨了。”玄照说:“贫道知道孙处士在山中,但是不知道他的道行,又怎么能如此呢?”三个老头说:“孙公的仁义,不可估量。仁义之心附着于济世的药方,造福于万代。他的名望已经在天宫里登记入册,实在是个世外高人。如果他能说话相救,保证没有问题。只要长老先与他约好,如果他答应了,立即就依你的话去做。”于是他们就把救护的办法告诉了玄照。玄照到孙思邈的住处去,诚恳地拜谒,人情礼数特别谨慎,坐定许久才说:“孙处士以贤德明哲的气度,把济助于苍生为己任,现在极旱,寸苗不长,百姓叫苦不迭,焦渴干枯如此,施用仁哲的时候到了。希望你开恩,救一救天下百姓。”孙思邈说:“我没能耐才遁入山野,凭什么功力有助于人呢?如果有什么可以施与百姓,保证不能吝惜。”玄照说:“贫道昨天遇到三条龙,让他们下点雨,他们都说,不奉上帝的命令擅自行雨,杀头之罪不轻,只有孙处士德高功大,能把他们救下来。我特意来表示心愿,请处士斟酌。”孙思邈说:“只要可以办到,我没什么顾惜的。”玄照说:“下雨之后,三条龙逃避罪责,投到处士居所后边的池子里隐蔽。当有异人来捕捉他们的时候,处士向来人说明白,把他打发走,三条龙就会免罪。”孙思邈答应下来。玄照回山,在路上遇到三个老头,玄照就把孙思邈的意思告诉了他们。他们约好一天一夜,如期下雨,淋淋洒洒,滋润千里。第二天玄照来谒见孙思邈,说话之间,有一个样子奇特的人,直接来到后边的池畔,嘟嘟囔囔地念起咒语,一会儿,池水结为冰,立刻有二苍一白三只水獭从池中出来。那人就用赤色绳索把三只水獭捆绑起来,要带走。孙思邈上前打招呼说:“这三个东西的罪,就是处死也是应该的。但是他们昨天擅自下雨,是我让他们干的,希望饶过他们,并请代我向上帝请求,不要责罚他们了。”那人听了这些话,立刻便解开绳索把他们放了,自己提着绳索离去。过了一会儿,三个老头向孙思邈致谢,想要酬谢他。孙思邈说:“我住在山谷之中,用不着什么东西,不需要报答。”三个老头回身又拜见玄照,要为他效力。玄照说:“住在山中,一个是吃,一个是穿,此外什么也不需要,不用什么报酬。”三个老头再三要求,玄照便说:“前山挡路,来往很不方便,你们可以把它搬走吗?”三个老头说:“这是一件小事,只要别怪怨风雷太大就行,马上就可以办。这天晚上,雷霆大作,狂风四起,到了早晨才风停雨住。寺前的土山没了,豁然开朗,平坦如掌。三个老头又来,叩谢而去。孙思邈的道行最高,不图他们报答,尤其令人敬佩。
王景融
唐前侍御史王景融,瀛州平舒人也。迁父灵柩就洛州,於埏道掘着龙窟,大如瓮口。景融俯而观之,有气如烟直上,冲其目,遂失明。旬日而卒。(出《朝野佥载》)
唐朝前侍御史王景融,是瀛州平舒人。他迁移父亲的灵柩到洛州,在墓道里挖到一个龙窟,龙窟像瓮口那么粗。王景融俯身往下观看,有一股烟气从洞里冲上来,冲了他的眼睛,他就失明了。十天后他死了。
凌波女
玄宗在东都,昼寝于殿,梦一女子容色浓艳,梳交心髻,大帔广裳,拜于床下。上曰:“汝是何人?”曰:“妾是陛下凌波池中龙女,卫宫护驾,妾实有功。今陛下洞晓钧天之音,乞赐一曲,以光族类。”上于梦中为鼓胡琴,拾新旧之声为《凌波曲》。龙女再拜而去。及觉,尽记之。因命禁乐。自(“自”字原阙,据明抄本补)与琵琶,习而翻之。遂宴从官于凌波宫,临池奏新曲。池中波涛涌起复定,有神女出于波心,乃昨夜之女子也。良久方没。因遣置庙于池上,每岁祀之。(出《逸史》)
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白天在殿中睡觉,梦见一个女子跪拜于床下。那女子容色浓艳,头梳交心髻,身披大帔广裳。玄宗问她:“你是何人?”她说:“我是陛下凌波池中的龙女,保卫皇宫,保护圣驾,我实在是有功的。现在陛下洞晓天上的音乐,请陛下赐给我一曲,以光耀我的族类。”皇上在梦中为她拉起胡琴,拾取新旧之声为她奏了一曲《凌波曲》。龙女向玄宗拜了两拜而去。等到醒来,都还记着呢。于是就命令宫中当日禁乐。皇上亲执琵琶反复演练推敲,以符合原曲。于是就在凌波宫宴请百官,临池演奏新曲。池中的波涛涌起而又平定,有一位神女出现在水面上,正是前些天梦中见到的那女子。那女子在水面上听了很久才沉下去。于是皇上令人在凌波池上建了庙,每年都祭祀她。
陶 岘
陶岘者,彭泽令孙也。开元中,家于昆山。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能守事者,悉付之家事。身则泛游于江湖,遍行天下。往往数载不归。见其子孙成人,皆不辩其名字也。岘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仕宦。有知生(明抄本“知生”作“生知”)者通于八音,命陶人为甓,潜记岁时,取其声,不失其验。尝撰《集乐》录八音,以定音之得失。自制三舟,备极空巧。一舟自载,一舟置宾,一舟贮饮馔。客有前进士孟彦深、进士孟云卿、布衣焦遂,各置仆妾共载。而岘有夕乐一部,常奏清商曲。逢其山泉,则穷其境物,乘兴春行。岘且名闻朝廷,又值天下无事,经过郡邑,无不招延。岘拒之曰:“某麋鹿闲人,非王公上客。”亦有未招而诣者。系水仙(《甘泽谣》“系水仙”作“系方伯”)之为人,江山之可驻耳。吴越之土,号为水仙。曾有亲戚为南海守,因访韶石而往省焉。郡守喜其远来,赠钱百万。及遇古剑,长二尺许,又玉环,径四寸,及海船昆仑奴名摩诃,善游水而勇捷,遂悉以钱而贯之。曰:“吾家至宝也。”乃回棹,下白芷,入湘(“湘”原作“柏”,据陈校本改)江。每遇水色可爱,则遗剑环于水,命摩诃取之,以为戏乐。如是数岁。因渡巢湖,亦投剑环,而令取之。摩诃才入,获剑环而便出曰:“为毒蛇所啮。”遽刃去一指,乃能得免。焦遂曰:“摩诃所伤,得非阴灵怒乎?盖水府不欲人窥也。”岘曰:“敬奉喻。然某常慕谢康乐之为人。云终当乐死山水,但狥所好,莫知其他。且栖迟逆旅之中,载于大块之上,居布素之贱,擅贵游之欢,浪迹怡情仅三十载,固亦分也。不得升玉墀见天子,施功惠养,逞志平生,亦其分也。”乃命移舟曰:“要须一到襄阳山,便归吴郡也。”行次西塞山,维舟吉祥佛舍。见江水黑而不流,曰:“此必有怪物。”乃投剑环,命摩诃下取,见汩没波际,久而方出,气力危绝,殆不任持。曰:“剑环不可取也。有龙高二丈许,而剑环置前,某引手将取,龙辄怒目。”岘曰:“汝与剑环,吾之三宝。今者二物既亡,尔将安用?必须为吾力争之也。”摩诃不得已,被发大呼,目眦流血,穷泉一入,不复还也。久之,见摩诃支体磔裂,污于水上。如有示于岘也。岘流涕水滨,乃命回棹。因赋诗自叙,不复议游江湖矣。诗曰:“匡庐旧业自有主,吴越新居安此生。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程。鹤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从此舍舟何所诣,酒(“酒”原作“日”,据陈校本改)旗歌扇正相迎。”(出《甘泽谣》)
陶岘,是彭泽令陶渊明的孙子。开元年间他家住昆山。家里有丰厚的田产。他选择一个诚实可靠能守事业的家人,把家事全交付给这人,自己则泛游于江河湖海,遍行天下。往往几年不回家,见到他的子孙长成大人,他全分辨不清他们的名字。陶岘的文学,可以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但他自命“疏脱”,不谋仕宦。有一个了解他的人精通音乐,让制陶工人做砖,他偷偷地记住这些砖的制成年月日时,取它们的声音为乐曲,很有效果。陶岘曾经撰写《集乐》,记录八音,以审定音乐的得失成败。他制了三条船。做得极其精巧。一只船由他自己乘坐,一只船让宾客乘坐,另一只用来装载饮食用品。宾客中有前进士孟彦深、进士孟云卿、布衣百姓焦遂。每人都带仆妾一块乘载。陶岘的船上,有一部夕乐,常常演奏《清商曲》。遇到山泉,就尽其所兴,一游到底,历览全部景物。陶岘在朝廷里也有名,又时逢天下太平无事,一路过郡邑,没有不欢迎宴请他的,陶岘总是拒绝说:“我是一个行踪不定的闲人,不是王公的上客。”也有不打招呼就到他这来的。他的为人就像水仙那样高洁,像江山一样能容人。吴越一带,称他为“水仙”。他有个亲戚是南海郡守,因为他去游访韶石就顺便去看望这位太守,太守因为他从远道而来,特别高兴,赠给他一百万钱。等到遇上一把二尺来长的古剑,一个径长四寸左右的玉环,以及一个善于游水,勇猛迅捷,名叫摩诃的一条海船上的昆仑奴隶,他就全用钱把一人二物买了下来,说:“这是我家的至宝。”于是就回舟返乡,下白芷,入湘江。每次遇到水色可爱的地方,他就把古剑和玉环扔下水去,让摩诃下水捞上来,以此为游戏取乐。如此过了几年。有一次渡巢湖,也把古剑和玉环扔到水底,也让摩诃下去捞取。摩诃刚下水,找到古剑和玉环便出水说,被毒蛇咬了,就把那个被咬的手指剁掉了。这样才能不被毒死。焦遂说:“摩诃受伤,也许是阴灵发怒吧?大概水府不想让人看见。”陶岘说:“谢谢你提醒。不过我平常仰慕谢灵运的为人。他说终当乐死于山水,只知顺从自己的所好,不知道别的。况且停留居住在逆旅之中,立身于大地之上,处于一般百姓的地位,拥有游览名山大川的欢乐,浪迹天涯纵情玩乐将近三十年,这也本来是一种职分。不能上玉阶见天子,不能受到皇帝的施功惠养,不能逞志平生,也是职分。”于是他就下令开船,说一到了襄阳山,就回吴郡去。走到西塞山,把船停在古祥佛舍,见江水乌黑而且不流动,便说:“这里边一定有怪物!”于是他就把古剑和玉环扔下去,让摩诃下去取。摩诃下水老半天才出来,气力微弱,几乎不能支持,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古剑和玉环不能取了,有一条两丈来长的龙在那里,我一伸手去取剑和环,它就怒目看我。”陶岘说:“你和古剑、玉环,是我的三样宝物。现在那两样没有了,你将有什么用呢?你必须力争为我把两样宝物取上来!”摩诃不得已,披散着头发大喊一声,眼角都流出血来,拼命住水里一跳,不再上来。过了好长一阵儿,见摩诃的肢体像祭祀的牛羊那样被扯裂了,污浮在水上,好像特意给陶岘看的,陶岘站在那里流泪。于是令开船回乡。于是赋诗自叙其事,不再提遍游江湖的事了。诗是这样的:“匡庐旧业自有主,吴越新居安此生。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程。鹤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
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
齐 浣
唐开元中,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刺”原作“敕”,据明抄本改,)使齐浣以徐城险急,奏开十八里河,达于青水,平长淮之险。其河随州县分掘。亳州真源县丞崔延祎纠其县徒,开数千步,中得龙堂。初开谓是古墓,然状如新筑净洁。周视,北壁下有五色蛰龙长丈余,头边鲤鱼五六枚,各长尺余。又有灵龟两头,长一尺二寸,眸长(“眸长”原“作毛”,据明抄本改)九分(“分”原作“寸”。据本书卷四六七“齐浣”条改),如常龟。祎以白开河御史邬元昌,状上齐浣。浣命移龙入淮,取龟入汴。祎移龙及鱼二百余里,至淮岸,白鱼数百万跳跃赴龙,水为之沸。龙入淮喷水,云雾杳冥,遂不复见。初将移之也,御史员(“员”原作“贡”。据本书卷四六七“齐浣”条改)锡拔其一须。元昌差网送龟至宋,遇水泊,大龟屡引颈向水。网户怜之,暂放水中。水阔数尺,深不过五寸,遂失大龟所在。涸水求之,亦不获。空致龟焉。(出《广异记》)
唐开元年间,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因为徐城水情险急,奏请朝庭同意掘开十八里河,将河水引入青水,平定长淮一带的水险。那河随着州县分工开掘。亳州真源县县令崔延祎集合县府人等,掘开几千步,挖到一个龙堂。刚挖开的时候说是古墓,但是样子很像新建的,里面很洁净。往四处一看,此壁下有一条五色的龙蛰伏在那里,一丈多长,头边有五六条鲤鱼,鱼各一尺多长。还有两只灵龟,各长一尺二寸,眼长九分,像平常的龟。崔延祎把这事向开河御史邬元昌报告了,邬元昌又报告给齐浣。齐浣命他们把龙移入淮水,把龟放入汴水。崔延祎把龙和鱼运出二百多里,到了淮水岸边,河里的几百万条白龟跳跃着向龙奔来,水都沸腾了。龙进入淮水之后往上喷水,云雾朦胧昏暗,就看不见它了。起初要转运这条龙的时候,御史员锡拔了它一根须子。邬元昌派人用网把龟送到宋地,路上遇到水泊,大龟屡次伸着脖子向着水,那人可怜它,就把它暂时放到水里。水面只几尺宽,深不过五寸,但是大龟不知怎么就不见了。把水淘干了找它,也没有找到,白送了一趟龟。
沙州黑河
北庭西北沙州有黑河。深可驾舟,其水往往泛滥,荡室庐,潴原野。由是西北之禾稼尽去,地荒而不可治,居人亦远徙,用逃垫溺之患。其吏于北庭沙洲者,皆先备牲酎,望祀于河浒,然后敢视政。否即淫雨连月,或大水激射,圮城邑,则里中民尽鱼其族也。唐开元中,南阳张嵩奉诏都护于北庭,挈符印至境上,且召郊迎吏讯其事。或曰:“黑河中有巨龙,嗜羔特犬彘,故往往漂浪腾水,以凯郡人望祀河浒。我知之久矣。”即命致牢醴,布筵席,密召左右,执弓矢以俟于侧。嵩率僚吏,班于河上,峨冠敛板,罄折肃躬。俄顷,有龙长百尺自波中跃而出。俄然升岸,目有火光射人。离人约有数十步,嵩即命彀矢引满以伺焉。既而果及于几筵,身渐短而长数尺。方将食,未及,而嵩发矢。一时众矢共发,而龙势不能施而摧。龙既死,里中俱来观之,哗然若市。嵩喜已除民害,遂以献上。上壮其果断,诏断其舌,函以赐嵩。且(陈校本“且”下有“降优诏劳之。赐号龙舌张氏”十一字)子孙承袭在沙州为刺史,至今号为龙舌张氏(陈校本“号为”作“不绝”,无“龙舌张氏”四字)。
北庭西北的沙州,有一条河叫黑河。这河深可以摆船,河水常泛滥,冲毁房舍,淹没原野。因此西北的庄稼全都没了,田地荒废,不能耕种。当地的居民也都远走他乡,以逃避被淹的祸患。那些在北庭沙州做官的,都要先准备供品,到河边认真祭祀祷告一番,然后才能审理政事。不然就会淫雨连连,一下就是几个月,或者大水猛涨,冲淹城邑,那么广大百姓就要喂鱼了。唐开元年中,南阳张嵩奉诏到北庭做都护。他拿着符印来到北庭境内,并且召集到郊外迎接他的官吏们询问此事。有的说:“黑河里有一条大龙,专爱吃羊、牛、狗、猪什么的,所以它往往兴风作浪漂在水上,眼睁睁地看着人们是怎样在河边祭祀。我知道已经很久了。”张嵩于是就命令准备祭祀用的牛羊猪狗及甘甜的饮料,在河边布置宴席,秘密召集左右人等,手执弓箭埋伏在两侧。张嵩率领着僚属们排列在河岸上,恭恭敬敬,严肃认真地等着。不多时,有一条一百尺左右的龙从水中跃出水面,又迅速地来到河岸上。它的目光像火,射向岸上的人们。离人还有大约几十步远的时候,张嵩就命令弓箭手们把弓拉满等候在那里。然后,那龙果然来到宴席前,它的身体渐渐变短,身长只有几尺。它正要吃还未来得及吃的时候,张嵩命令开弓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而龙无法抵御,中箭而死。龙死后,里中人都来观看,哗然若市。张嵩为自己为民除害而高兴,就把死龙献给了皇上。皇上表扬他做事果断,让人把龙的舌头割下来,装进小匣子里,赐给他。而且,他的子孙世袭为沙州的刺史,至今被称为“龙舌张氏”。
兴庆池龙
唐玄宗尝潜龙于兴庆宫。及即位,其兴庆池尝有一小龙出游宫外御沟水中。奇状蜿蜒,负腾逸之状。宫嫔内竖,靡不具瞻。后玄宗幸蜀,銮舆将发,前一夕,其龙自池中御素云,跃然亘空,望西南而去。环列之士,率共观之。及上行至嘉陵江,乘舟将渡,见小龙翼舟而进。侍臣咸睹之。上泫然泣下,顾谓左右曰:“此吾兴庆池中龙也。”命以酒沃酹,上亲自祝之,龙乃自水中振鬣而去。(《出宣室志》)
唐玄宗曾经在兴庆宫的池中放养了一条龙。等到他即位,兴庆宫池中有一条小龙游到宫外的御沟水中,腾跃奔驰。蜿蜒多姿,宫中的男男女女,没有不出来看的。后来唐玄宗幸游西蜀,出发前夕,那条龙从池中驾着白云,跃然升空,横亘千里,朝西南方向飞去。周围的文臣武士,大都看到了。等到皇上走到嘉陵江,登上船将要过江的时候,看见那条小龙紧靠在船的一侧前进,侍臣们全都看到了。皇上感动得落下热泪,看着左右的侍臣们说:“这是我兴庆池里的那条龙啊!”他命人把酒浇洒到江中,自己亲自祷告,龙才从水中奋鳞振鬣而去。
井 龙
开元末,西国献狮子,至安西道中,系于驿树。近井,狮子吼,若不自安。俄顷,风雷大至,有龙出井而去。(出《国史补》)
开元年末,西域有一个国家向朝廷进献一头狮子,走在安西的道上,有一天把狮子拴到驿站的一棵树上。这棵树离井很近。狮子发出吼声,好像恐惧不安。不一会儿,风雷大作,一条龙从井里钻出来向空中飞去。
旃 然
玄宗将封泰山。进次荥阳旃然河,上见黑龙,命弓矢。亲射之。矢发龙灭。自尔旃然伏流,于今百余年矣。按旃然即济水也。济水溢而为荥,遂名旃然。《左传》云“楚师济于旃然”是也。(出《开天传信记》)
唐玄宗将要上泰山去祭天,走到荥阳旃然河的时候,皇上看到河里有一条黑龙,就让人拿来弓和箭,亲自射它。箭刚发出那龙就消失了。从此,旃然河水安稳地流淌,到现在一百多年了。旃然河就是济水。济水溢出来形成荥水,于是就叫旃然河。《左传》上说的“楚师济于旃然”里的“旃然”就是这条河。
龙 门
旧说:“春水时至,鱼发龙门。则有化者。”至今汾晋山中,龙有遗骨遗角甚众。采以为药。有五色者。(出《国史补》)
旧时说:“春水按时到来,众鱼争跃龙门。就有变做龙的。”直到今天汾晋一带的山中,还有很多龙的遗骨遗角。可以采回来制药。龙骨、龙角有五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