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三 伤寒门 伤寒烦渴附论·
卷一百三十三 伤寒门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三 伤寒门 伤寒烦渴附论
夫肾者。水脏。膀胱者。津液之府。二经为表里。伤寒热入于脏。流于少阴之经。则肾受病矣。水恶燥。热盛则燥。故渴而引饮。又伤寒邪气。非发汗吐下。则不能除。发汗吐下过甚。则亡津液耗少。热气内生。亦令渴也。伤寒病。烦渴者。发汗吐下已后。脏腑空虚。津液竭绝。肾家有余热。故使其烦渴也。伤寒渴者。里有热也。伤寒之邪。自表传至里。则必有各证随其邪浅深而见焉。虽曰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其传经者。又有证形焉。太阳主气。而先受邪。当一二日发。头项痛而腰脊强者是矣。太阳传阳明。则二三日发。身热。目疼鼻乾。不得卧也。阳明传少阳。三四日。胸膈痛而耳聋。此三阳皆受病。为邪在表。而犹未甚作热。故不言渴。至四五日。少阳传太阴。则邪气渐入里。寒邪渐成热。当此之时也。津液耗少。故腹满而溢乾。至五六日。太阴传少阴。是里热又渐深也。当此之时也。则津液为热所传。渐耗而乾。故口燥舌乾而渴。及至六七日。则少阴之邪传于厥阴。厥阴之为病。消渴。为里热已极矣。所谓消渴者。饮水多而小便少。是谓热能消水也。所谓伤寒病。至六七日。而渴欲饮水。为欲愈之病。以其传经已尽故也。是以厥阴病。云渴欲饮水。少少与之愈者是也。邪气初传入里。热气散漫。未收敛成热。里蒸焦膈。传耗津液。遂成渴也。病人虽渴欲饮水。又不可多与之。若饮水过多。热少不能消。故复为停饮诸疾。经曰。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渴欲饮水。水饮不能多。勿多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若大渴欲饮水。犹当依证与之。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又曰。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至于大渴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皆欲润其燥。而生津液也。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差。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大祸。不可复救。然则悸动也。交结也。喘咳。噎哕。乾呕。肿满。小便不利。数者。皆是饮水过伤。而诊病之工。当须识此。勿令误也。
歌括云。热气薰蒸。津液耗少。所以发渴。热邪深浅。条例不同。然是渴者。大热。里有热也。
或曰。又经外证。犹少阴曰渴。厥阴属肝。心之母也。病主消渴。饮水多而小便少。是其里热也极已。子气乘母。于是挟心火以为烦。惟烦则消矣。凡烦证用药。并去半夏。以其烦躁而逐水也。若先呕后渴者。则为欲解。当与之水。先渴后呕者。则为水停心下。属赤茯汤。
活人书曰。脉浮。渴。属太阳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渴者。小青龙去半夏。加瓜蒌汤。太阳病。桂枝证。大汗出后。大烦渴者。白虎加人参、瓜蒌。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瓜蒌根主之。太阳证。身体拘热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为风温。瓜蒌根汤主之。有汗而渴者。属阳明。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虚人老人。及春秋月。可与竹叶石膏汤。阳明病。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必发黄。茵陈汤。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瓜蒌根汤。伤气寒热。或发热恶风而渴。属少阳。少阳胁下硬。不大便。而舌上白胎而渴。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瓜蒌根汤。自利而渴。属少阴。伤寒。热入于脏。流于少阴之经。少阴主肾。肾恶燥。故渴而引饮。少阴下利。咳而呕渴。猪苓汤主之。不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白头翁汤主之。切戒太阳证无汗而渴者。不可与白虎汤。仲景云。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脉浮。发热无汗。是表未解也。不可与白虎汤。意以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人参也。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不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人参也。阳明证。汗多而渴者。不可与五苓散。汗多胃中燥者。苓。复利小便故也。意以竹叶汤与之。仲景云。阳明病发作者。有时汗出。多言。急下之。然太阳病渴。终不可与白虎耶。太阳证。得汗后。脉洪大而渴者。方可与之也。阳明病渴。终不可与五苓散耶。阳明证。小便不利。汗少。脉浮而渴者。方可与之。此皆仲景之妙也。仲景猪苓汤证。亦云脉浮发热。渴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凡病非大渴。不可与水。小渴。咽乾者。少少呷。滋润之。令胃中和。若大渴烦躁甚。能饮一斗者。与五升饮之。若全不与。则乾燥无由作汗。发喘而死。常人见因渴饮水得汗。小渴遂剧饮之。致停饮心下满结。喘死者甚众。当以五苓散。或陷胸丸与之。
得时气。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水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为人作病矣。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犹当依证与。常令不足。勿极意也。凡人但见仲景云。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愈。遂小渴者。乃强饮之。因成其祸。不可胜数。大抵伤寒水气。皆因饮水过多。致水停心下。气上乘心。则为悸为咳。结于胸胁。则为水结胸。胃中虚冷。则呕。为哕。令气相搏。则为噎。上迫于肺。则为咳。渍入肠中。则为利。邪热所搏。蓄于下焦。则为小便不利。小腹满。或里急。溢于皮肤。则为肿。若阳毒陪常躁盛。大渴者。黑奴丸主之。中暑伏热深。累取不差。其人发咳不已。酒蒸黄连丸主之。伤寒有所不利者。行之。取其渗泄也。渴而饮。停者有躁。而烦满者。有病气去。而水气不得行者。其表里得见烦躁。口燥欲饮水。水入即病气去。而水气不得化。头痛发热。身疼痛。欲饮水者。有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心下痞者。并宜五苓散。其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宜与猪苓散。其大病差后。从腰已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此利水道。渗洩之意也。口燥咽乾。脾脏有热。则津液故少。令口燥而舌乾。仲景云。伤寒无热。口燥渴而烦。背微寒者。白虎汤加人参也。又云。阳明病。渴欲饮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咽乾者。慎不可发汗。发汗则重亡津液。少阳证。口苦咽乾者。小柴胡汤。少阴证。口燥咽乾者。急下之。病人默默欲眠。目不能闭。起居不安。其声嗄。或咽乾者。当作孤惑治之。
方
人参散 治伤寒大汗后。烦渴。热不解。脉大者。
人参一两去芦头 知母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石膏二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猪苓散 治伤寒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 秦艽去芦头 滑石 泽泻以上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犀角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身体大热。小便黄赤。烦渴不止。心中闷绝。言语错乱。睡多惊恐。
犀角屑一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赤茯苓半两 茵陈半两 细辛半两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 麻黄半两去根节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黄芩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止。
黄芩 人参去芦头 甘草炙微赤锉 麦门冬去心 柴胡 葛根锉已上各一两 桂心半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二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瓜蒌根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肠秘涩。烦躁不止。
瓜蒌根一两 黄芩一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栀子仁半两 川芒硝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为度。
治伤寒下后。烦渴。宜服此方。出圣惠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 五味子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圣济作半两 石膏一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不计时候。去滓。温服。
土瓜根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烦渴不止。
土瓜根一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圣济作一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去滓。温服。圣济名麦门冬饮。
黄耆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烦渴不止。
黄耆锉 麦门冬去心 黄芩 葛根锉 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 栀子仁人参去芦头 赤茯苓 柴胡去苗 赤芍药 甘草炙微赤锉已上各半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茵陈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头项汗出。身体无汗。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者。是瘀热在里。身欲发黄。
茵陈 栀子仁 川大黄锉碎微炒 木通锉已上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小便快利为度。
石膏汤出圣惠方 治伤寒已大汗后。不利。其人烦渴不解。其脉洪大。
石膏 知母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锉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粳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麻黄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壮热。烦渴。头痛。
麻黄去根节 葛根锉 知母 柴胡 栀子仁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甘草炙微赤锉已上各半两 石膏二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麦门冬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后。上气。烦渴不止。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 人参去芦头 葛根锉 甘草炙微赤锉 石膏 芎? 桑根白皮锉各一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半夏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呕吐。烦欲饮水。
半夏三分汤洗七次去滑 芦根一两锉 赤茯苓 泽泻三分 桂心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麦门冬三分去心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服。
治伤寒头痛。骨节烦疼。或已吐下。余热不尽。口乾烦渴。
麻黄去根节一两 知母一两半 葛根一两半锉 石膏二两半圣济作两半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济名葛根麻黄汤。
竹茹饮子出圣惠方 治伤寒吐利后。烦渴不止。
青竹茹一鸡子大 人参去芦头半两 乌梅肉二枚 右件药。细锉。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频服。
青葙子丸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热结在胸膈。烦渴。
青葙子二两外台作五两 黄芩一两 龙胆一两去芦头外台作三两 栀子仁一两 苦参锉一两 黄檗锉一两外台作二两 瓜蒌根一两 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温水下三十丸。外台秘要。有黄连二两。忌猪肉、冷水。
治伤寒心神热躁。口乾烦渴。出圣惠方
秦艽一两去苗 右细锉。以牛乳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二服。
又方出圣惠方
瓜蒌二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新竹叶二十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济不用竹叶。
知母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脐下闷痛。大渴喘之。
知母焙 芍药 麦门冬去心焙 柴胡去苗 泽泻各三分 石膏一两半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竹叶三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葛根饮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头痛。燥渴。不得眠睡。四肢烦痛。
葛根锉 黄芩 大青 石膏碎 人参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葛根石膏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下后。头疼。口乾烦渴。
葛根锉 麦门冬去心焙 黄芩去黑心 升麻各一两 石膏碎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黄芩芦根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止。
黄芩去黑心 芦根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桂去粗皮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一枣大。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芍药黄连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温病吐下。有余热。烦渴不止。
芍药 黄连去须 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 瓜蒌根半两 甘草炙一分 黄芩去黑心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
葛根郁金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热气薰蒸脏腑。烦渴。饮水不休。
葛根锉 郁金锉 石膏碎 荆芥穗各一分 甘草炙一钱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升麻饮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烦躁大渴。饮水不休。
升麻 黄芩去黑心 葛根锉 柴胡去苗 山栀子仁 荆芥穗 牡丹皮 黑牵牛各一分 黄连去须 硝石研各一钱 右粗捣筛九味。拌和研者。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黄连丸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时气烦渴。饮水不止。
黄连去须 瓜蒌根各一两 葛根半两 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大麦汤温下。不拘时。
茯苓地黄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胃热引饮。烦渴不止。
赤茯苓去黑皮 生乾地黄焙 瓜蒌根各一两 知母焙半两 麦门冬焙一两半去心 右粗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小麦一百粒。淡竹叶三五片。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土瓜根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毒气上攻。津液燥少。大渴引饮。
土瓜根 甘草炙半两 豉半合 右并细锉。分作为三服。每服用水一盏半。入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瓜蒌丸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体虚。心脾积热。口乾烦渴。
瓜蒌根 黄连去须 茯神去木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人参 桑根白皮锉 犀角屑 地骨皮 铁粉 黄芩去黑心各三两 甘草炙半两 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煎小麦汤下。
知母犀角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烦渴。饮水无度。日渐瘦悴。
知母焙 犀角屑 升麻各半两 石膏碎三分 右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竹叶三十片。小麦五十粒。同煎七分。去滓。入土瓜根汁。瓜蒌根汁各半合。搅匀。食后温服。
黄芩饮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汗后。烦躁热不止。
黄芩去黑心 桑根白皮锉各三分 葛根锉一两 甘草炙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 右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猪苓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烦渴。小便不利。
猪苓去黑皮锉 赤茯苓去黑皮 滑石碎 葛根锉 泽泻锉各等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紫苏丸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霍乱。发热烦渴。
紫苏叶 芦香叶各二两 乾木瓜不入盐者 人参 甘草微炙锉各一两 白茯苓去黑皮三两 桂去粗皮半两 右为细末。入麝香二钱。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嚼破。以温热水下。不拘时候。
主伤寒渴
用瓜蒌根三两。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清淡竹沥一升。水二升。煮好银二两。减半。去银。先与病人饮之。然后服瓜蒌汤。其银汁须冷服。
黄芩人参汤 治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安。
黄芩 人参 甘草 桂心 生姜各二两 大枣十五枚擘破 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徐徐服。忌菘菜、海藻、生葱等物。
瓜蒌根汤 治伤寒余热。渴欲饮水。
瓜蒌根 黄芩各二两 人参 桂心 大黄 甘草炙 芒硝各二两 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饮一升。须臾当下。不下。复饮一升。得下。勿复饮汤。药力势歇。乃可食糜耳。一方用生姜二两。忌海藻、菘菜、生葱、油腻等物。
高堂丸 治伤寒苦渴。烦满欲死。令极饮水法。
大黄二分 硝石三分熬 釜底墨一分 灶突中墨一分 黄芩一分 梁上尘一分 麻黄二分去节 灶中黄土一分 右八味。筛末。蜜和如弹丸。著一盏水中。尽用服之。则自极饮水。出得热除矣。一名黑奴丸。一名驻车丸。并疗温疟。神良。胡洽用芒硝。无黄土。
增损白术散出德生堂 止渴顺气。下热生津。宜服之。
白术 甘葛根 茯苓 藿香叶 人参 木香各一两 陈皮二两 乾生姜一钱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或凉服亦得。
春泽汤出御药院方 治伤寒不解。表里发渴饮水。小便赤涩。阴阳不分。凝贰之间。宜服此药。必效。
泽泻三钱 猪苓三钱 赤茯苓 白术各二钱 官桂一钱 人参 柴胡 麦门冬各二钱 右口□父咀。依证如法修制。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草二十根。同煎八分。去滓。空心服。此药汗之温剂。
竹叶汤 治两尺浮。身无大热。郁冒。或下利烦渴者。
柴胡四两 黄芩 麦门冬去心 甘草 人参 茯苓各二两 小麦二合 竹叶一把 右锉。以水一斗。先煮竹叶、小麦。减四升。去小麦、竹叶。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大便实者。加大黄二两。
黄连厚朴汤出德生堂 治伤寒发热烦渴。自得病二日后。大便自利。日夜不止。
黄连三钱 厚朴二钱 右口□父咀。用生姜一小块。切碎。同药和为一处。以酒拌均匀。砂锅内。慢火炒药。以酒乾为度。去生姜。作一服。用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滓。再煎服。
五苓散出指南方 治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及主时行热病。但狂言。烦躁不安。精彩言语。不与人相主当者。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黑皮 白术各三分 桂去粗皮半两 泽泻一两一分 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白汤调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猪苓汤 治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渴。呕而烦。不得眠。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黑皮 阿胶炙燥 泽泻 滑石各一两 右锉碎。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黄连解毒汤出德生堂 治伤寒。或经汗下后。有大热。烦渴。错语。不得睡。及上焦虚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心膈烦躁不安。
黄柏 黄芩 黄连 山栀子各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未退。再服之。
夺命独参汤同前 治伤寒汗下后。终日昏闷。不省人事。发热发渴。似有狂言。一切危急之证。宜服此药。服后。额上微汗。是其应也。
拣苦参一两 右口□父咀。作一服。用水一升。煎至七分。去滓。温冷随意。不拘时候服。滓。再煎服。亦可嚼。滋益。
升麻葛根汤同前 治伤寒身热发渴。在表。
升麻 白芍药 葛根 甘草各等分 右口□父咀。水煎。温服。如在里。宜小柴胡汤。并加瓜蒌根。
治伤寒消渴
用生藕汁一中盏。入生蜜一合。令匀。分为二服。
伤寒虚烦附论
夫伤寒虚烦者。心中郁郁而烦也。有胸烦。有心中烦。有虚烦。诸如此者。皆热也。若止云烦者。表热也。及其邪热传里。故有胸中烦。心中烦。虚烦之别。三者。要在观其热所从来。审其虚实。而治为不同也。如不经发汗吐下而烦者。则是传经之热。不作膈实者。但多和解而已。故经曰。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阴病。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是皆和解而彻热者也。若因吐下发汗后。而烦者。则是内陷之烦。但多涌吐而已。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者。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乾姜汤主之。是皆取其吐。而涌其热者也。虚烦之状。心中温温然欲吐。愦愦然无奈欲其不呕。扰扰乱乱。是名烦也。非吐则不能已。经曰。若下后更烦。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脉作结。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瓜蒂散主之。二者证均烦也。药均是吐也。而又轻重之不同。吐下发汗后。邪气乘虚而入。烦者。则谓之为虚烦。与栀子豉汤。则是吐剂之轻者。不因吐下发汗后。邪气结胸中。则为膈实。与瓜蒂散。则是吐剂之重者。又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则是烦之实者也。与调胃承气汤下之。伤寒二三日。心中悸。心烦者。则是烦也。虚也。与小建中汤补之。烦。为热也。悸而烦。复为虚者。以悸为虚。悸甚而烦。故为虚也。少阳之邪入府者。烦而悸。则为热也。大抵先烦而悸者。是为热也。先悸而烦者。是为虚也。内经曰。治病必先求其本。诚哉是言也。又云。伤寒病后躁烦者。有虚烦。有谷烦。阳气偏多。谓之虚烦。病差后。食谷太早。心虚不胜谷气。胃内蒸热。谓之谷烦。若阴阳和调。则虚烦自已。损其谷食。则谷烦者差。
活人书云。不恶寒。身不痛。头不疼。脉不紧。但烦热者。此多虚烦热证也。烦热与伤寒相似。然不恶寒。身不疼痛。故知非伤寒也。不可发汗。头不疼。脉不紧数。故知非里实也。不可下。如此者。内外皆不可攻。攻之。必遂损竭多死者也。此虚烦。但当与竹叶汤。苦呕者。与橘皮汤一剂。不愈。再与之。孙真人云。此法数用。甚有效。伤寒虚之。宜服。王叔和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则寒起。并宜服竹叶汤。
方
竹叶汤 治虚烦。状似伤寒。但身不疼痛。不恶寒。或得汗。亡津液。躁热未解。内外皆不可攻者。汗与竹叶汤。呕与橘皮汤。渴与五苓散。
竹叶半把 石膏碎四两 半夏汤洗去滑切焙三分 人参半两 麦门冬去心二两 甘草炙半两 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粳米一百余粒。生姜半分。拍碎。同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并解暑毒。阴证伤寒未解人。勿服。若表里俱虚。不利。发热。去石膏。加附子煎。名既济汤。济生除石膏、粳米。加茯苓、小麦。治伤寒霍乱吐泻后。心虚烦闷。
栀子豉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发汗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宜服栀子豉汤。又伤寒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痛。亦宜服栀子豉汤。又伤寒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虚烦也。亦宜服之。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仲景云。用栀子豉汤。病人旧微溏者。不与之。
栀子十四枚去皮 豉四合 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得快吐。止后服。
乌梅汤同前 治伤寒大病差后。体虚烦满。
乌梅取肉 山栀子仁 甘草炙 葛根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入豉二七粒。同煎至半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麦门冬饮同前 治伤寒汗后虚烦。心神不甯。
麦门冬去心焙 柴胡去苗 防风去叉 半夏汤洗滑姜汁制 赤茯苓去黑皮 犀角镑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人参汤出同前 治伤寒后虚烦。心胸满闷。腹胀微喘。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杏仁去皮尖双仁细研各半两 右除杏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粳米百余粒。同煎。米熟去滓。温服。空心。
麦门冬汤出同前 治伤寒后不解。或寒或热。四肢瘦弱。饮食不能。胸中烦满虚躁。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白术各一两 桂去粗皮半两 陈橘皮去白炒一两 甘草炙半两 地骨皮 黄耆锉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再。
厚朴饮出同前 治伤寒发汗后。气虚心烦。腹满痰逆。不思饮食。
厚朴二两去粗皮姜汁制 甘草炙 半夏姜汁制 人参 陈橘皮去白焙各二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薏苡仁汤出同前 治伤寒汗后烦满。多睡。小便赤色。
薏苡仁 酸枣仁 防风去叉 人参 甘菊花 地骨皮 紫苏子 甘草炙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荆芥、薄荷、生姜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温服。睡多冷服。不睡热服。
人参饮出同前 治伤寒汗后烦满。气虚。心神不甯。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陈橘皮去白焙 白术锉炒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麦门冬茯苓饮出同前 治伤寒后烦满。心神恍惚。不得眠卧。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 知母焙 芎? 酸枣仁微焙 陈橘皮去白焙 槟榔锉 甘草炙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
柴胡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虚劳烦热。惊悸不得眠睡。
柴胡去苗半两 酸枣仁微炒二两 远志去心一分 当归 防风去叉 甘草炙锉 茯神去木 猪苓去黑皮 黄耆锉 人参 生乾地黄 芎?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三服。
人参汤出同前 治伤寒后。虚劳不得眠。烦闷。四肢乏力。
人参一两 酸枣仁微炒三两 当归切焙 芎?锉 桂去粗皮 甘草炙锉 柴胡去苗 白茯苓去黑皮 石膏碎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服。
六神汤出同前 治伤寒虚烦不安。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防风去叉 百合 黄耆锉 乾山芋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酸枣仁汤出同前 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卧。头目昏眩。
酸枣仁炒三两 麦门冬去心焙二两 地骨皮锉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茯神散出同前 治伤寒后虚烦。心腹不快。
茯神去木 柴胡去苗 陈橘皮去白焙 甘草炙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连一物汤 治伤寒不解。恐服药大多。大小便不利。虚烦不安。
黄连一两锉碎生姜数片入酒少许微炒 右作一服。水一眃。煎七分。去滓。徐饮。冷热皆不可服。一物黄连泻心汤。易老。随证加减。列于后。
烦者加栀子。躁者加香豉。呕者加半夏。满者去甘草。腹痛加芍药。脉迟者加附子。大便硬。加酒浸大黄。
用乾姜、附子。先煎。令热不僭也。后另煎黄连。与黄连姜附同用。少阴渴逆者。失下也。阴消将尽。阳逆上行。使阴不纳也。或舌弯。言语不正。反昏冒。与咽喉痛者。少阴也。速下之。宜大承气汤。若阳极脉微将尽者。不宜下。宜泻心汤。凉膈。去硝。清肺亦可。饮水多。心下痞。渴逆。无别恶候者。五苓散主之。
地仙散 治大病后。烦热不安。及一切虚劳病烦热。宜服之。
地骨皮去木二两 防风去叉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枳实柴胡汤出济生方 治虚烦昏闷。呕逆恶心。往来寒热。胸膈闷肢节痛。日晚所发潮热者。
枳实半两麸炒令紫色去瓤 柴胡去苗二两 黄芩一两半 人参半两 甘草炙一两半 右杵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不拘时候。
大橘皮汤出活人书 治动气在下。不可发汗。汗发则无津。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入。先服大橘皮汤。吐止后。小建中汤。
甘草炙半两 人参一分 竹茹半升 橘皮一两半去白 右锉麻豆大。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分二服。
伤寒谵语附论
夫伤寒不应发汗而汗之。遂致亡阳。津液内竭。胃中燥实。令谵语。此病或由津液不和。内有燥屎。或三阳合病。或瘀热蓄血在里。或妇人热入血实。皆使谵语。凡身当有热。脉属胃。胃者。足阳明经也。阳明为病。主身热。故谵语妄言。盖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洪大亦阳脉也。故其病为顺。若谵语而手足四厥。脉而反沉细而微者。为逆也。然又有郑声者。取其郑重之意。与谵语相类。盖古人以此分虚实。医者当以脉证参合别之。不可不慎。故谓虚则郑声。实则谵语。伤寒四五日。脉沉。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汗。其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久则成谵语。发汗后。重发其汗。亡阳亦为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阳明病。下血而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者而泻之。濈然汗出者。则愈。病若谵言妄语。人身热。脉当洪大者生。沉细而微。手足四逆者死也。伤寒谵语。何以明之。谵者。谓喃喃而语也。又作谵妄。谓有所见而言也。斯皆真气昏。神不清之所致。夫心脏神而主火。病则热气归焉。伤寒谓中热盛。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昏乱。而语言多出。热昏不知所以然。遂言失次。而成谵妄之语。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言差谬。有谵语者。有独语者。有狂语者。有语言不休者。有言乱者。此数者。见其热之轻重也。谵语与独语。虽间有妄错之语。若与人言有次。是热未至于极者也。经曰。独语如见鬼。若剧者。发则不识人。是病独语未为剧者。狂语者。热甚者也。由神昏而无所见觉。甚则至于喊叫而言语也。言语不休者。又其甚也。至于言乱者。谓妄言骂詈善恶。不避亲痚。为神明已乱也。经曰。诸逆发汗微者难差。剧者言乱。是难可复制也。谵语之由。又自不同。皆当明辨之。有被火劫谵语者。有汗出谵语者。有下利谵语者。有下热谵语者。有燥屎在胃谵语者。有三阳合病谵语者。有过经谵语者。有亡阳谵语者。经曰。大热入胃。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又腹满微喘。口乾咽烂。或大便艰涩。久则谵语。是因被火劫谵语者。汗出谵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是汗出谵语者也。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是下利谵语者也。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虚实而泻之。是下血谵语者也。谵语者。潮热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是谓燥屎在胃谵语者也。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屎。是三阳合病谵语者也。过经谵语者。热也。当下之。是过经谵语者也。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是以有通津液后。自愈。是亡阳谵语也。诸如此。脉短则死。脉自和则愈。又身微热。脉浮大者生。逆冷。脉沉细。不过一日死。实则谵语。气收敛在内。而实者。本病也。或气上逆而喘满。或气下夺而自利者。为逆也。经曰。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谓其正气脱绝也。能知虚实之诊。能识逆从之要。治病疗疾则不失矣。病人有谵语。有郑声二证。郑声为虚。当用温药。白通汤主之。谵语为实。当须调胃承气汤主之。服调胃承气汤。而谵语止。或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再与之。仲景云。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多不别。然谵语郑声亦相似难辨。须更用外证与脉别之。若大小便利。手足冷。脉微细者。必郑声也。大便秘。小便赤。手足温。脉洪数者。必谵语也。以相参。然后用药万全矣。大抵伤寒不应发汗。发汗即谵语。谵语属胃。胃和则愈。不知。烦而躁。宜服调胃承气汤。然亦有三阳合病谵语者。有胃实谵语者。或发汗多。亡阳谵语者。
下利谵语。为有燥屎。脉不微细。即须下之。用小承气汤。谵语而利不止。则不治。又汗出谵语者。风也。须候其过经乃下之。瘀血谵语者。狂言漱水。大便黑。小便多。遍身黄。小腹满。缘当汗。蓄热在里。热化为血故尔。轻者。犀角地黄汤。重者。桃仁承气汤。抵当丸。有下后谵语者。有妇人热入血室谵语者。
发少阳汗。则谵语。经云。汗之则谵语甚。谓少阳也。下之则额上汗。手足逆冷。谓下之早也。发汗多。亡阳谵语。不可下。柴胡桂枝汤主之。火劫谵语。口乾烦躁。喘满。小柴胡加黑豆主之。大便秘。谵语。不恶寒。反恶热。宜用白虎汤。又问仲景云。无犯胃气。何也。答曰。热因经水适来。乘虚入实。故血室有热。遂令谵语。当以小柴胡解之。即与胃实谵语不同。胃实有燥粪。故宜调胃承气汤下之。若血实有热谵语。非胃家实。仲景恐人作胃实攻之。故曰。无犯胃气也。大抵谵语是热。属阳。反见阴证者逆。
方
枳实汤 治伤寒脉沉在里而反发汗。津液越出。大便难甚。表虚里实。遂发谵语。其人如狂。
枳实去瓤麸炒 木香各一分 朴硝三分 大黄锉微炒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犀角汤 治伤寒邪热在胃。谵言妄语。身体壮热。
犀角镑 大青 人参各三分 远志去心一分 升麻一两半 柴胡去苗 甘草炙锉半两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芦根、茅根各三寸。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一方无生姜。
芎?汤 治伤寒里实。谵语狂妄。
芎?三分 大黄炒锉一两 甘草炙锉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柴胡汤 治伤寒热实。烦躁谵语。
柴胡去苗 人参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犀角镑 朴硝 茯神去木各三分 甘草炙锉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人参柴胡汤 治伤寒经六七日不解。默默烦心。腹中乾燥。大腹结涩。谵言妄语。
人参三分 柴胡去苗一两 芍药 知母 黄芩去黑心 大黄锉微炒 萎蕤 半夏汤洗七次焙 甘草炙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黄芩散 治伤寒烦热不解。谵言妄语。欲发狂走。
黄芩去黑心 甘遂麸炒黄 龙胆去芦头各一两 右粗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冷水调下。更令病人饮水三两盏。腹满则吐之。此方药积热。甚之。
瓜蒌散 治伤寒发热。烦躁。言语谵妄。目赤口乾。心神恍惚。
瓜蒌根二两 郁金 甘草锉各一两 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生姜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治伤寒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柴胡去苗四两 桂去粗皮 黄芩去黑心 芍药 人参各一两半 半夏汤洗七次焙 甘草炙各一两 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大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人参汤 治厥阴病。亡阳谵语。惊狂者。
人参 茯苓各二两 甘草 菖蒲 当归 紫石英 熟地黄各一两 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
人参柴胡汤 治伤寒不分阳阴。汗下太早。为红靥。发大热。并谵语。不得安甯。宜服之。
人参二两 柴胡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 右口□父咀。分作三服。水一大椀。煎至七分。去滓。冷服。热亦可。滓再煎服。此方汗之轻剂。
犀角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邪热在胃。谵语错乱。
犀角屑 川升麻 柴胡去苗 葛根锉 川芒硝各一两一方用马牙硝 甘草炙微赤锉 蓝叶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柴胡散出同前 治伤寒谵语。头疼壮热。骨节疼痛。
柴胡去苗 赤芍药 知母 栀子仁各一两 川升麻 黄芩 大青 川大黄锉碎微炒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甘草炙微赤锉各三分 石膏四两 右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豉五十粒。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黄药散 治伤寒发热。面目赤黄。烦躁欲走。如见鬼神。谵语不禁。
黄药 川大黄锉碎微炒 栀子仁 人参去芦头 槟榔 郁金 甘草炙微赤锉 龙胆去芦头 犀角屑各半两 紫菀一两 川朴硝二两 右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鸡子清调下二钱。蜜水调下亦得用。
汉防己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逼心。谵语见鬼神。不安。
汉防己半两 桂心 防风去芦头各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地黄二斤研绞取汁 右捣罗为末。入地黄汁。更入水一大盏。调匀。入银器中盛。于甑中蒸半日。取出。每服三合。以温水调下。不计时候。
又方出同前
犀角屑一两 黄连半两 茯神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生地黄散出同前 治伤寒心膈热毒。烦闷。谵语失度。
生地黄三两 玄参 赤茯苓各一两半 麦门冬去心 川升麻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五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治伤寒经五六日。未经发汗。大便结涩。谵言妄语。烦躁不安。出圣惠方
前胡去芦头 葛根锉各一两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右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
葛根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在里。谵言妄语。体热心燥。
葛根锉 黄芩各一两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柴胡去苗 犀角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以通利为度。
赤茯苓饮出圣惠方 治伤寒心脏虚热。谵语。恍惚不定。
赤茯苓一两半 牡蛎一两烧为粉 龙骨一两半 黄芩一两 右为粗散。先以水二盏。入羊心一枚。煮熟。去羊心。次入药五钱。生姜半分。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分为二服。
大承气汤出圣惠方 治伤寒阳明病。谵语。有潮热。不能食者。必有燥粪在肠胃。若能食者。但革□更耳宜服此汤下之。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川芒硝一两半 枳实三分麸炒黄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如人行五里时。再服。以利为度。
铅霜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得汗后。狂躁。谵语欲走。
铅霜细研 马牙硝 人参去芦头 郁金 茯神各半两去木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右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煎麦门冬。温水服。调下二钱。
郁金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发狂。谵语。大便不通。心腹胀满。欲走。
郁金三分 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 栀子仁三分 柴胡去毛半两 甘草一分微赤锉 犀角屑半两 右细罗为散。每服煎葱豉汤下二钱。如人行十里。再服。大便通利为度。
朱砂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伏热在心脾。谵言。状如痴人。
朱砂细研 太阴玄精各半两细研 犀角屑一两 铅霜半两细研 紫石英三分细研水飞过 人参去芦头 赤茯苓 防风各一两去芦头 诃黎勒皮三分 右细罗为散。入上件四味。同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葱汤调下二钱。
伤寒发斑附论
夫伤寒发斑。阳盛故也。其病在表。或未经发汗。或已经发汗。或吐下后。邪热不除。毒气内盛。因表虚。热毒乘虚出于皮肤。发为斑疹。如锦纹。若色赤。及发在五日内者。可治。若色黑。过七日乃发。难治。甚则喉舌身体皆成疮也。
歌云。温毒成斑肌肉焦。石膏一剂毒须消。若还黑毒乘虚出。疹豆斑疮别有条。
大抵发斑。不可用表药。盖表虚里实。若发其汗。重令开洩。胸斑烂也。咽痛。玄参升麻汤。斑出。大青四物汤。又名阿胶大青汤也。又猪胆鸡子汤。近用升麻葛根汤。最良。下部生疮。下利。呕吐青汁。睛赤。口疮者。黄连橘皮汤。斑疮豌豆。用黄连一物。煮浓汁服。大好青黛。大如枣。服之。又青木香。煮汤汁服。疮出烦疼者。五物木香汤。犀角大青汤。芒硝、猪胆涂疮法。证治论。化斑汤乃白虎加人参汤别名也。孙兆用紫雪。有下证者。调胃承气汤。
又云。温毒浑身似锦纹。发斑瘾疹呕吐频。或时咳逆心烦闷。冬感于寒发在春。
温毒用黑膏方。呕青汁者。葛根橘皮汤。
夫热病在表。已发汗未解。或吐下后。热毒气不散。烦躁谬语。此为表虚里实。热燥于外。故身体发斑如锦纹。凡发斑不可用发表药。令疮开洩。更增斑烂。表虚故也。
又歌曰。血如温毒黑膏良。热病重阳别有汤。里实表虚因发出。若还发汗愈增疮。
病证属阳。误投温药。或当汗不汗。或当下不下。或当汗下未解。阳热内然。蒸泔外迫。热毒入胃。被致发斑。盖热必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由是热气乘虚。出于皮肤。轻则如疹子。重则如锦纹。是治斑家。谨勿发汗。汗之重令开泄。斑又加多也。凡斑略见一二。须早图治。日迟稍延。独阳绝阴。则不可救药其发黑斑者。热剧胃烂无及矣。然而斑文方萌与蚊迹类焉。又不可误用药也。发斑多见于胸腹。蚊迹多在手足之间。关前阳脉洪大。病人昏溃。先红后赤者。斑也。阳脉不洪。病人自静。先红后黄。蚊也。发斑属阳。阳毒具。而阴脉形或大极。自利。或怫郁气短。而躁粪久不得通。卢扁复生。莫能施其巧。温毒发斑。冬月胃寒。至春间阳盛。则发病。凡吐下而表未解。毒未消也。黑膏主之。肌肉斑烂。咳而心闷。下利。呕吐清汁。郑声。口疮。宜黄连橘皮汤。葛根橘皮汤。热病发斑。时气发斑。大青四物汤。猪胆鸡子汤。阳毒。曰重阳。发斑有本条。咽痛者。玄参升麻汤。发斑通用升麻葛根汤。败毒散。犀角地黄汤。热多者。玄参升麻汤。加生姜、乌梅。又黄连一物汤。青木香一物汤。可择用。有下证。少与调胃承气汤。孙兆用紫雪一剂。证治论。用白虎加人参汤。发斑汤一剂。须以紫草、川芎为佐。血热内结者。与小柴胡汤。发斑小点稀痚。色常鲜细者。易治。或如锦纹瘾起。并塌者。难治者。初发色红。渐次微点。良久点又转其面色肌肉黧黑者。断不可救。初发便如黑痣亦然。赤斑五死一生。黑斑十死。凡内外热炽。汗下不解。烦闷咳呕。足冷耳聋。便是发斑之证。
方
漏芦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斑出。瘾疹如锦纹而咳嗽。心神烦闷。呕吐不止。
漏芦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前胡去芦头 麻黄去根节 黄芩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黄芩汤出圣惠方 治伤寒脏腑壅毒。不得宣痚。肌肤发斑。
黄芩 大青 川升麻 石膏已上各一两 栀子仁半两 川朴硝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半。入豆豉。葱白二茎。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稍利为度。
又方出圣惠方
犀角屑一两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栀子仁半两 蓝叶一两 川升麻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黄芩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十日内未得汗。表里有热。发斑。狂言欲走。眼目俱黄。心中烦闷。大便不利。
黄芩 大青 川升麻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茵陈一两 川朴硝一两 栀子仁半两 黄连半两去须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叶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
大青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身面发斑。
大青一两半 川升麻二两 甘草二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豆豉小半合。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伤寒斑疮欲出。脉洪大。心燥热。但令患人溺于纸上。如金色是也。宜服名猪胆鸡子汤出圣惠方
猪汁一合 酽醋一合 鸡子一枚打破去黄 右相和。煎三两沸。放温。顿服。强人尽服。羸人六七沸服。汗出愈。
升麻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不解。欲变成斑。解毒。
川升麻 栀子仁 大青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两 石膏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地黄汁半合。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犀角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赤斑不止。
犀角屑 麻黄去根节 栀子仁 黄连去须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锉 马牙硝 郁金已上各一两 石膏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差为度。
治伤寒黑斑出不止。宜服。
川升麻一两 黄芩一两半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犀角屑一两半 川芒硝一两 栀子仁一两 右为散。每服不拘时候。煎甘豆汤。放冷。调二钱服。以差为度。
天竺黄散 治伤寒发斑疮。已出。心脏尚有余热不除。发斑烦躁。
天竺黄研 川升麻 子芩 茯神 犀角屑 赤芍药 人参去芦头 铅霜研已上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乾一两 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栀子仁一两 黄连一分去须 右为散。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不计时候。煎竹叶汤下一钱。
黄连散 治伤寒斑毒不解。
黄连一两去须 犀角屑半两 石膏二两 栀子仁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阿胶汤 治伤寒一二日。及十余日。发黄疸。斑出。皆主之。一名大青四物汤
大青四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黄明胶半两杵碎炒令黄燥亦用阿胶 豉五两 右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
又方
大黄三两 甘草二两 杏仁三十粒 芒硝五合 麻黄二两 黄芩一两 巴豆三十粒 右熬。捣蜜和丸如大豆。服三丸。当利毒。利不止。以米饮止之。家人视病者。亦可先服取利。则不相染易也。此丸亦可预合置。
犀角汤 治伤寒热毒内盛。身发赤斑。
犀角镑 麻黄去根节 石膏各一两 山栀子仁一两半 黄连去须三分 右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山栀子汤 治伤寒发斑。心躁烦乱。
山栀子仁三分 大青 升麻各一两 阿胶炒令燥半两 右捣筛。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入豉百粒。同煎至一盏。去滓。
麻黄葛根汤 治伤寒发斑。状如锦纹。呕逆。烦闷。
麻黄去根节 葛根锉 知母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甘草炙各半两 右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去滓。温服。
犀角散 治伤寒毒气外攻。皮肤发斑。燥热。
犀角镑 黄芩去黑心 大青 马牙硝别研 黄连去须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山栀子仁 牛黄别研 赤茯苓去黑皮 天竺黄别研 甘草炙各半两 麝香别研一钱 右捣研为散。每服三钱匕。煎竹叶汤调下。
石膏汤 治伤寒黑斑。
石膏一两半 麻黄去根节 桂去粗皮一两半 葛根一两 黄连 故鞋一只去土细锉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一分 右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衣覆取汗。
知母汤 治伤寒毒气滋盛。蒸于肌肤。发为赤斑。通身大热痛。精神昏乱。
知母焙 牵牛子炒 山栀子仁 大黄锉炒 黄芩去黑心 牡丹去心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荆芥穗 消石 虎杖 射干 羌活去芦头 杏仁各一分 连翘半两 半夏一钱以生姜二钱同捣捻作饼子曝乾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黄芩汤 治伤寒发斑。烦躁。除胃内瘀热。
黄芩去黑心一两 山栀子仁 甘草炙一两 马牙硝半两 右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黄连散 治伤寒发斑。
黄连去须一两 槟榔锉半两 甘草炙半两 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入蜜少许。如点汤。放温服。不计时候。
玄参升麻汤 治伤寒失下。不当下之。热毒在胃。发斑如锦纹。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
升麻 玄参 甘草炙各半两 右锉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毒亦能发。
化斑汤 治斑毒。
人参 石膏各半两 萎蕤 知母 甘草各一两(分) 右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糯米一合。煎八分。取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香豉汤 治腑脏暴气斑点。
香豉一升熬绵裹 葱须切一两 石膏八两碎裹 栀子仁三两擘 生姜六两 大青二两 升麻三两 芒硝三两 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五合。去滓。然后下芒硝。分为三服。
麻黄解肌汤 一二日便服之。
麻黄 甘草 升麻 芍药 石膏各一两 贝齿三枚 杏仁三十枚 右末之。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出。即愈。便食豉粥补虚。即宜也。
又方
麻黄二两 黄芩 桂各一两 生姜三两 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
葛根解肌汤 亦可服。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麻黄 大青 甘草 黄芩 石膏 桂各一两 大枣四枚 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为三服。微取汗。
升麻汤 治大人小儿伤风寒。瘟疫。头痛发热。腹疼。斑疮已发未发。并可服。
升麻 乾葛 甘草 芍药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秤五钱重。水二盏。煎七分。去滓。热服。小儿量与。一法加紫草茸煎。
鼠粘子散 治伤寒斑疮。毒气盛。脉洪。大便秘涩。咽膈不利。或致疼痛。语声不出。
鼠粘子炒 丹参 升麻 甘草炙 乾薄荷叶 右等分。每服三钱。水二盏半。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服。凡似感风热。而咽疼声重类疹证。正宜服之。
煮萍饮 治斑疮甚者。
青萍 紫萍各一握净洗 右煮羹。吃三服。
神仙紫雪
黄金十两 寒水石 石膏各四两八钱 犀角 羚羊角各一两 玄参一两六钱 沉香 木香 丁香各半两 甘草八钱 升麻六钱 右以水五升。煮黄金至三升。去金。入诸药。再煎至一升。滤去滓。投朴硝三两三钱。微火煎。以柳木篦子搅。勿停手。候欲凝。入盆中。更须研朱砂、麝香各三钱。急搅令匀。候凝成雪也。每服一钱匕。细细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