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字师

一字师

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三“僧齐己”:“僧齐己,长沙人。长沙有大沩(即大沩山,在乡宁县西,以沩水发源于此,故名。以别于醴陵县的小沩山)同庆寺,僧多而地广,佃农仅(几乎,将近)千余家。齐己则佃户胡氏之子也,七岁与诸童子为寺司牧牛,然天性颖悟,于风雅之道,日有所得,往往以竹枝画牛背为篇什。众僧奇之,且欲壮其山门,遂劝令出家。时郑谷(晚唐著名诗人,字守愚,乾宁中——昭宗年号,公元八九四一八九七年——官至都官郎中)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不若一枝则佳。’齐已矍然(惊惶四顾的样子),不觉兼三衣(僧侣的法衣,有三种:僧伽梨,即大衣;郁多罗僧,即上衣;安陀会,即下衣。合称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见《豫章丛书.宋人小史三种》)

古代关于“一字师”的记述很多。郑谷改齐己诗事影响较大。此外,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五《切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三,戴埴《鼠璞》等都记述有内容各不相同的关于“一字师”的故事。所谓“一字师”,即改一字之妙而被人拜服称师。后因用为典实。

清.赵执信《王西涧招饮见余风鸢之什,病其一字,喜而易之,即席称谢》诗:“谁解攻我短,平生君尚存。便应师一字,何减和千言。”


偏正 帮人纠正一字之误读或妙改诗文中一二字的人,即可为师。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一字师》:“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褒义。用于拜师用语。也作“一字之师”。


帮别人改动诗文中的一个字而使之大为生色,便被称为 “一字师”。

此事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齐己的故事。齐己写的 《早梅》诗中有这样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在自我欣赏、吟咏一番之后,他便把诗作送给一位叫郑谷的人看。郑谷看后,评论道: 既然写的是 “早梅”,但已开了 “数枝”,怎么还能算是 “早”呢? 于是,郑谷将 “数”字改为 “一”字,诗句便成了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听了郑谷的评论,看了改过的诗句后,不觉大为叹服,马上拜郑谷为师。因为郑谷只改了一个字,所以郑谷便被称为 “一字师”。事见宋·魏庆之 《诗人玉屑·一字师》。

老一辈著名的艺术家张瑞芳,抗战时期在重庆饰演 《屈原》里的婵娟,将 “宋玉,你是无耻的小人”这句台词里的判断词 “是”改为复指代词 “这”,觉得说起来有力多了,《屈原》的剧作者郭沫若认为改得好,并称张瑞芳为自己的 “一字师”,这在文艺界很久都被传为佳话。


【词语一字师】  成语:一字师汉语词典:一字师

猜你喜欢

  • 樗散

    《庄子.消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臭椿)。其大本(主干)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抛弃)也。”樗散高大而没有用

  • 食来嗟

    源见“嗟来之食”。喻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元 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厌处奸邪,莫食来嗟。”

  • 冻饿袁安

    同“僵卧袁安”。宋王之道《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词之四:“冻饿袁安已复苏,闭门那患出无车。”

  • 经纬天下

    同“经天纬地”。《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见“经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永为仪则。”【词语经纬天下】  成语:经纬天下汉语大词典:经纬天下

  • 一鹗

    《汉书.邹阳传》:“(邹阳上书谏吴王云)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鹗是像雕一类的猛禽。邹阳上书谏吴王时,把普通的百鸟和鹗相对比,旨在说明人杰的超群作用。后因用以比喻超凡出众的人。唐.方干《寄于少监》:

  • 陇头人

    源见“陆凯传情”。借指远方所思念的亲友。宋喻陟《蜡梅香》词:“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

  • 妆半面

    源见“徐妃半面妆”。形容花朵半含半露的姿态。宋舒亶《蝶恋花.置酒别公度座间探题得梅》词:“仿佛临风妆半面,冰帘斜卷谁庭院?”

  • 人穷到子桑

    源见“子桑寒饥”。形容生活贫寒窘困。清黄景仁《久雨寄示顾文子》诗:“只疑天意骄河伯,可念人穷到子桑。”

  • 怀椠

    源见“怀铅提椠”。借指文事。宋朱松《李似表启告归晋陵》诗:“蓬渚倦怀椠,云台归借筹。”

  • 沧海浅

    源见“沧海桑田”。喻世事变化迅速。唐徐凝《寄海峤丈人》诗:“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