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时之利

一时之利

此典指晋文公评论城濮(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之战,认为先轸(zhěn枕)“军事胜为右”之说是一时之利;而狐偃(yǎn演)“毋失信”之说是万世功。后以此典比喻战争中一时取胜;或比喻一时的利益。晋文公(前697——前628年),晋献公之子,名重耳。因晋献公立幼子为嗣,重耳出奔在外十九年,由秦送回国即位,晋文公。他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使国力强盛。又平定周朝内乱,迎接周襄王复位,以“尊王”相号召。晋、楚在城濮会战,大胜楚军;并在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六月,晋文公渡过黄河向北回国。实行奖赏,狐偃第一。有人说:“城濮战胜的事情,是先轸的谋略。”晋文公说:“城濮的事情,狐偃劝说我不要失信。先轸说军事以打胜为贵,我用它获得胜利。但这是一时有利的说法,狐偃的话是万世的功绩,怎么能让一时的利益超过万世的功绩呢?因此将狐偃奖在第一。”此典又作“时利”。

【出典】:

史记》卷39《晋世家》1668页:“晋侯度河北归国。行赏,狐偃为首。或曰;‘城濮之事,先轸之谋。’文公曰:‘城濮之事,偃说我毋失信。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古代尚右,有优胜含意),吾用之以胜。然此一时之说,偃言万世之功,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之功乎?是以先之。’”

【例句】: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慕容暐载记》:“趣一时之利哉。” 唐·李延寿《北史·魏本纪·高宗文成皇帝》:“刺史牧人,为万里之表。自顷每因发调,逼人假贷,大商富贾,要射时利,上下通同,分以润屋。为政之弊,莫过于此,其一切禁绝。”


猜你喜欢

  • 精悍短小

    见“短小精悍”。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毕再遇》:“再遇临安西溪人。淳熙间,以勇名于军,~,盖骁将也。”【词语精悍短小】  成语:精悍短小汉语大词典:精悍短小

  • 仁风扇扬

    同“仁风扇动”。唐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昔公之来,仁风扇扬。暴慠革面,柔软有立。”

  • 尘落雕梁

    同“歌落梁尘”。宋方千里《红林檎近》词:“清歌度曲,何妨尘落雕梁。”

  • 歼良歌黄鸟

    源见“秦穆杀三良”。痛斥暴君,哀悼被残害的贤良。柳亚子《赠王若飞夫人》诗:“歼良谁赎歌《黄鸟》,家祭无忘告赤旗。”

  • 三长

    《旧唐书.刘子玄传》:“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曰:‘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后因以“三长”为咏史才之典。宋陆游《史院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形容愁思无穷无尽。语出南唐.李后主《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元.无名氏《百花亭》二折:“他为我胭憔粉瘦,我为他绿惨红愁。呀!恰便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归马华山阳

    同“归马放牛”。唐杜甫《有感》诗:“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 鸱夷弃江

    同“鸱夷没”。明高启《行路难》诗之二:“钩弋死云阳,鸱夷弃江沙。”

  • 名成七步

    源见“七步成诗”。形容文思敏捷。《平山冷燕》八回:“故有时而名成七步,有时而倚马万言。”

  •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苟:马马虎虎。 意谓君子对于说话措词,一定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语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春秋》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