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余

三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自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裴松之按,此人姓周生名烈),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后裴松之注引《魏略》:“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指苦于没有时间)。’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少从遇学,无传其朱墨(指在所读的书上用朱笔墨笔所作的批点,此指朱墨别异的著述)者。”

董遇勤奋好学,一点空余时间都不肯白白渡过。他所说的“三余”是指“冬天”,“夜间”和“阴雨天”。

后因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

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序》:“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词语三余】   汉语词典:三余

猜你喜欢

  • 如持左券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秦 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 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左券,古代契约中由债权人持有的凭据。后因以“如持左券”喻指很有把握。清方苞《颂铭》

  • 知其一,未知其二

    只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表示对事物的了解片面。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勃勃曰:‘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

  • 书轨

    源见“书同文,车同轨”。借指国家的文物制度。《宋书.傅弘之传》:“若其怀道畏威,奉王受职,则通以书轨,班以王规。”宋苏轼《淮阴侯庙记》:“书轨新邦,英雄旧里。”【词语书轨】   汉语大词典:书轨

  • 鼓瑟齐门

    源见“抱瑟不吹竽”。喻才能不被赏识。明 无心子《金雀记.进谒》:“才到长安京都,欲为观国之宾。鲰生若也逢昌运,敢言鼓瑟齐门。”

  • 珠还璧全

    源见“合浦珠还”、“完璧归赵”。比喻失而复得,恢复原样。明乌斯道《仗锡寺碑》:“于是殚心瘁容,躬走官府,招亡植坏,保守先业于纲纪糜烂之后,甫七岁,珠还璧全,俾圆领方袍之士不觖望。”

  • 汉帝金掌

    参见“仙人承露盘”。

  • 十袭珍藏

    同“什袭珍藏”。宋欧阳修《谢赐〈汉书〉表》:“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宝。”【词语十袭珍藏】  成语:十袭珍藏汉语大词典:十袭珍藏

  • 五尺之童

    省称“五尺”。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代的尺短,故可称“五尺之童”。《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贾:同“价”。【词语五尺之童】  成语:五尺之童汉

  • 五湖舟

    源见“范蠡扁舟”。谓归隐之舟。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诗:“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唐曹邺《碧寻宴上有怀知己》诗:“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 向长安笑

    同“向西笑”。清尤侗《别长安》诗:“出门莫向长安笑,曾在长安望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