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三十六策:也作三十六计,本是一部兵书之名,成书年代已经无从考察,主要是搜集古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一些要诀。全书分为六个大计,六个大计中每大计又分六小计,总共三十六计。故人名此书为《三十六计》。其最后一计名为“走为上”,是败战计中的一计,是指处于劣势时应躲避对方,也就有退却,退却不算失败,没有失败,就有成功的转机。于是后人就用“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个最后一计的话,形容别无其它方法可行,只有一“走”了之。王敬则,晋陵南沙(今江苏镇江一带)人。初仕宋为员外郎,后事萧道成,及萧道成继位,封寻阳县公。明帝萧鸾继位后乱杀大臣,王敬则怕祸及自身,遂起兵反,后兵败被杀。王敬则反叛时,明帝已病危,朝廷震动。明帝次子萧宝卷正在他的宫内和大臣们商议如何防范,并派人上屋顶观察形势,看见征虏亭起火,以为是王敬则领兵杀到,便急忙穿好衣服,打算逃走。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王敬则。王敬则说:“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你们父子早该走了。”檀公指的是檀道济。公元431年,率军伐魏,为先锋,所战多捷,粮尽不得已退兵,采用唱筹量沙之计,使魏兵不敢追击,全师而还。王敬则所言,就是指檀道济伐魏不利而主动退兵的事。这是一句双关语,意谓你们父子无能,早就应该下台了。

【出典】:

南齐书》卷26《王敬则传》487页:“是时上疾已笃。敬则仓卒东起,朝廷震惧。东昏侯(萧宝卷)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例句】: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5回:“严贡生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须不好看。’‘三十六计,走是上计!’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鲁迅《论“赴难”和“逃难”》:“自然,就是逃也不见得安稳……然则三十六计,固仍以‘走’为上计耳。”


【词语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成语: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汉语词典: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猜你喜欢

  • 夹袋中人物

    此典为施师点访求贤才、以备选用事。施师点(1124-1192年),宋信州上饶人,一说玉山(今均属江西)人,字圣与。好学能文,20岁入太学,每试都在前列。后为临安(杭州)府教授。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

  • 剑履

    《史记.萧相国世家》:“关内侯鄂君进曰:‘……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大臣上殿时获特许不脱履,可佩剑,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特殊待遇,也是大臣的殊荣。后用为

  • 断袖之宠

    断袖:截断衣袖。西汉哀帝宠幸美男子董贤,外出时由董贤陪乘,在宫中由董贤日夜侍奉。不到一个月给董贤的赏钱高达数万钱,董贤的贵宠震撼了朝廷。哀帝常和董贤同榻而眠。有一天午睡时,董贤的身子压住哀帝的衣袖,哀

  • 挈瓶小智

    见“挈瓶之知”。《南齐书·刘善明传》:“徒以~,名参佐命,常恐朝露一下,深恩不酬。”【词语挈瓶小智】  成语:挈瓶小智汉语大词典:挈瓶小智

  • 索米金门

    同“索米长安”。清尤侗《十二时.观猎》词:“索米金门,摊书玉局,见猎空欢喜。”

  • 梧鼠之技

    《荀子.劝学》:“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梧鼠:即引文所云之鼫鼠。头似兔子,有黑、白、褐等颜色,专咬食农作物。相传梧鼠具有五种技能:能飞不能上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木(爬到树顶);能游不能渡谷;

  • 三上

    宋代欧阳修谓作文最宜于构思的三种场所。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词语三上】   汉语大词典:三上

  • 管见

    同“管窥之见”。宋陈亮《与王丞相》:“亦尝以区区管见窥测圣意,缓急之所用,决非今日之所用也。”【词语管见】   汉语大词典:管见

  • 跋踬

    同“跋疐”。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词语跋踬】   汉语大词典:跋踬

  • 魏国山川

    同“魏国山河”。唐杨巨源《酬卢员外》诗:“舜城风土临清庙,魏国山川在白楼。”【词语魏国山川】   汉语大词典:魏国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