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叹

三叹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冬,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其大宗赂以女乐,魏子将受之。魏戊谓阎没、女宽(二人为晋国大夫。女宽,《国语.晋语九》作“叔宽”)曰:‘主以不贿闻于诸侯,若受梗阳人,贿莫甚焉。吾子必谏!’皆许诺。退朝,待于庭。馈入,召之。比置(指及放置上食器食品时),三叹。既食,使坐。魏子曰:‘吾闻诸伯叔,谚曰:“唯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同辞而对曰:‘或赐二小人酒,不夕食(指昨未吃晚饭,肚饥饿)。馈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叹。中置,自咎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是以再叹。及馈之毕,愿(思念,思虑)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属,始;厌,足)。’献子(魏舒)辞梗阳人。”

阎没和女宽为了谏止魏舒受贿,故意在吃饭时三次发出叹息之声。魏舒问他们因何叹息?二人借解释所以“三叹”,一是检讨了自己因饥饿而生的贪欲之心,二是对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量表示忏悔之意。魏舒立刻明白这是婉转而含蓄的警告自己勿贪,并表示了对自己的无限信赖。故而辞去梗阳人的贿赂。后因用为婉转谏诤之典,也可用以咏叹惋。

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诗:“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词语三叹】   汉语词典:三叹

猜你喜欢

  • 鲇鱼上竿

    同“鲇鱼上竹竿”。金王若虚《答张仲杰书》:“老人家益贫而官益拙,鲇鱼上竿,可笑可悯。”见“鲇鱼上竹竿”。元·王若虚《答张仲杰书》:“老人家益贫而官益拙,~,可笑,可悯!”【词语鲇鱼上竿】  成语:鲇鱼

  • 回文诗

    源见“织锦回文”。借指妻子或所恋女子的书信或情诗。南朝 梁江淹《别赋》:“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宋无名氏《九张机》词:“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词语回文诗】   汉语大词典:回文诗

  • 绵上隐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田。”春秋时,晋重耳因国乱出亡,返国后为晋文公,随行者都有封爵,唯遗忘介之推,他悄然退隐绵山。后遂

  • 赐墙及肩

    源见“夫子墙”。喻才学浅露。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赐墙及肩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述宾 比喻才学浅露。语本《论语·子张》:“叔孙武语大夫子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

  • 犯颜

    谓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唐柳伉《请诛程元振疏》: “陛下侍臣载路,多士盈庭,竟无一人折槛牵裾,犯颜回虑,至使北捐汾蒲,西失秦川者,何故?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桓公问置吏于管仲,管仲曰: ‘

  • 隐鳞

    同“隐鳞藏彩”。三国 魏曹植《矫志》诗:“仁虎匿爪,神龙隐鳞。”《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张铣注:“隐鳞,谓君子如龙之隐也。”【词语隐鳞】   汉语大词典:隐鳞

  • 延陵

    同“延陵子”。《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封于延陵。”故以“延陵”借指季札。汉王粲《赠文叔良》诗:“延陵有作,侨 肸是与。”宋范仲淹《吴岩寺》诗:“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词语延陵】   

  • 文通笔砚枯

    源见“残锦”。谓才思减退。元郭钰《和酬宋竹坡韵》:“旧来叔夜交游绝,老去文通笔砚枯。”

  • 羊化石

    源见“叱石为羊”。形容仙人以神力创造奇迹。明王思任《鹿田寺》诗:“既饶羊化石,犹易鹿为田。”

  • 解铃还须系铃人

    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