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更半夜

三更半夜

此典为赵昌言等通宵狂饮事。后指夜饮。赵昌言(945或955-1009年),字仲谟,一作幼谟,宋汾州孝义(今属山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举进士,通判鄂州,历知青州,知制诰。雍熙中,出知天雄军(大名府)。当时宋朝北部边疆的形势是,宋太宗在取得平北汉之役的胜利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率军北征,进攻幽州,结果以失败告终。雍熙三年至四年(986-987年),再次进攻幽州。枢密副使张宏为保官职,对朝廷政事循规蹈矩,缄口不言。而赵昌言多次上书,陈述边防战事,因此宋太宗封他为左谏议大夫,代替张宏为枢密副使,迁为工部侍郎。当时,盐铁副使陈象舆和赵昌言关系很好,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与赵昌言是同年进士及第,右正言梁颢是赵昌言知天雄军(大名府)时的幕僚。四人每天在赵昌言府中聚会,下棋、喝酒,至到夜分才肯归去,巡夜官吏常常守候在他们马前催促起身。因此,京都人称之为“陈三更,董半夜。”当时有一个以抄书为生的人,叫翟颍。性情险诈、狂妄,与胡旦很亲热。胡旦写了一篇自吹自擂、浮夸狂妄的文辞,让翟颍以唐朝马周的名义呈上朝廷。其中多处诋毁朝政,自荐为大臣,还列举朝中数十人说可以为公辅,希望赵昌言在朝中作内应给予支持。开封府尹陈王元僖查访到此事的内情后上奏朝廷,于是命将翟颍逮捕入狱。经过审讯,将赵昌言贬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翟颍受杖刑,黥面后流放海岛,终身被禁锢。太宗笑着说:“半夜之会的事,以后不会再有了。”x

【出典】:

宋史》卷267《赵昌言传》9195页:“河朔(shuò硕,泛指黄河以北)用兵,枢密副使张宏循默守位,昌言多条上边事,太宗即以昌言为左谏议大夫,代宏为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时盐铁副使陈象舆与昌言善,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皆昌言同年,右正言梁颢(hào浩)尝在大名幕下。四人者,日夕会昌言之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有佣书翟颍,性险诞,与旦狎(xiá,匣,亲近,亲热,不庄重),但为作大言之辞,使颍上之,为颍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也。其言多毁时政,自荐为大臣,及历举数十人皆公辅器,期吕言为内应。陈王尹开封,廉知以闻,诏捕颍系狱,鞠(jū据,审讯)之,尽得其状。昌言坐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颍杖脊黥(qíng晴,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刑罚。也叫墨刑。)面,流海岛,禁锢终身。”

【例句】: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5:“赵参政昌言,汾人,太宗……擢为枢密副使。是时陈象舆、董俨俱为盐铁副使,胡旦为知制诰,尽同年生,俱少年,为一时名俊。梁颢又尝与公同幕。五人者旦夕会饮于枢第,棋觞(shāng伤,古代喝酒器具)弧(hú胡,木弓)矢,未尝虚日。每每乘醉夜分方归,金吾吏(巡夜官吏)逐夜候马首声诺。象舆醉,鞭揖(yī衣,拱手礼)其吏曰:‘金吾不惜夜,玉漏(古代玉制的滴水计时的仪器)莫相催。’都人谚曰:‘陈三更,董半夜。’赵公因是坐贬崇信军司马……诏乘疾置赴中书。太宗笑谓公曰:‘半夜之会,不复有之。’” 明·臧晋叔《元曲选》载武汉臣《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杂剧》第三折:“这城隍庙是鬼窝儿里。三更半夜,只是娄青一个人自去,怕人设设的。怎好?”


并列 更,晚间计时单位,每二小时为一更,每夜为五更。三更,半夜,约晚上十二小时左右。形容时间已晚。元·武汉臣《生金阁》3折:“~,只是娄青一个人去,怕人设设的。”※更,不读作gèng。△用于夜间时刻的估计。也作“半夜三更”。


【词语三更半夜】  成语:三更半夜汉语词典:三更半夜

猜你喜欢

  • 问马曹

    源见“骑曹不记马”。谓不得要领,言不及义。宋陆游《自诒》诗:“不解书驴券,安能问马曹?”

  • 七步成文

    同“七步成诗”。唐员半千《陈情表》:“若使臣七步成文,一定无改,臣不愧子建;若使臣飞书走檄,援笔立成,臣不愧枚皋。”

  • 桃叶渡江词

    源见“桃叶桃根”。借指爱情之歌。唐孙登《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 蚁穴梦魂

    同“蚁梦”。宋黄庭坚《西江月.崇宁甲申遇惠洪上人于湘中洪作长短句见赠次韵酬之》词:“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 尧帝成茅

    旧题周.尹文《尹文子》:“尧为天子,衣不重帛,食不兼味。土阶三尺,茅茨不剪。”(据《太平御览》卷九九六引)帝尧虽然身居天子之尊,但他所居住的房屋却是用茅草芦苇做成的屋顶。后因用以咏茅。唐.李峤《茅》诗

  • 起而攻之

    参见“群起而攻之”。

  • 长庚才调

    源见“长庚梦”。李白那样的才调,形容才高。宋李曾伯《八声甘州.借八窗叔韵寿之》词:“把长庚才调,小施筹笔,犹处囊锥。”

  • 竿上金鸡

    源见“金鸡放赦”。指古代大赦日所用仪仗金鸡竿上的金鸡形饰物。借指大赦。五代和凝《宫词》之一:“千声鼓定将宣赦,竿上金鸡翅欲飞。”

  • 似曾相识

    好象曾经认识,形容相识的事物再度出现。宋代晏殊《珠玉词.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偏正 好像曾经见过面。指曾经见过的人或物又重新出现。语出宋·晏殊《珠玉词·浣溪沙》

  • 三真六草

    泛指各种书体。真:真书,即正楷。草:草书。南朝梁王彬与王志善于书法,受到时人的称誉。《南史.王彬传》:“彬字思文,好文章,习篆隶,与志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为天下宝。’”并列 真,真书,正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