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语掾

三语掾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阮修)有令闻(好名声),太尉王夷甫(王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将无,莫非;将无同,就是大约差不多)。’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掾是古代从属官员的通称)。世谓三语掾。”又见《晋书.阮瞻传》。

西晋时,士大夫崇尚玄谈,追慕高雅,以抽象虚浮的言谈为超脱尘俗,故王衍(或王戎)激赏“将无同”这样模楞两可的话。这是当时政治腐败、思想颓废的表现。

后世诗文中常把“三语掾”作为对幕府官员的赞美之词。

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诗:“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桢,筑墙时两端树立的木柱,引申指支柱)。”见《长庆集》卷十一)。

附明:关于“将无同”的含义,宋、明诸家有多种解释,总之有三种意见: ㈠ 不同, ㈡ 相同, ㈢ 莫非相同,该是相同。现通常解为后者。


偏正 掾,官署属员。此指因三字而任命的官员。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后用以对幕府官员的赞美。宋·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欲知妙湛与总持,更为江东~。”△褒义。用于说话有分寸方面。→一字千金 一语破的 ↔高谈虚辞


【典源】《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修)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艺文类聚》卷十九、《太平御览》卷二○九引《卫玠别传》,记为阮瞻与王衍之事; 《晋书·阮瞻传》记为阮瞻与王戎之事。

【今译】 晋代阮修 (一作阮瞻) 很有学识,太尉王衍问他:“老庄与儒教有什么同异?”阮修说:“莫不是相同?”王衍很欣赏他的回答,任他为太尉掾。人称为“三语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应答机敏,有才学。

【典形】 工三语、将无同、求三语、三语、三语掾、三语契、异同疑三语、三语作掾。

【示例】

〔工三语〕 清·宋琬《行路难》:“便便饱五经,讵若工三语。”

〔将无同〕 宋·范成大《次韵陈仲思经》:“从来峤南北,人谓将无同。”

〔求三语〕 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三语〕 唐·白居易《李圯可京兆府户曹制》:“宜乎以三语自试,以一同自效。”

〔三语掾〕 唐·刘商《杂言同豆卢郎中》:“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三语契〕 明·汤显祖《张郡丞枉过就别》:“留连三语契,感发四愁人。”


【词语三语掾】  成语:三语掾汉语词典:三语掾

猜你喜欢

  • 剡客

    源见“访戴”。原指东晋戴逵,后泛指隐士。唐杨巨源《奉酬端公春雪见寄》诗:“兴逸何妨寻剡客,唱高还肯寄巴人。”【词语剡客】   汉语大词典:剡客

  • 辞人之赋丽以淫

    辞人:原指汉代善于作辞赋的文人。后也泛指擅长韵文(包括诗词歌赋)创作的人。辞,亦作“词”。赋:一种文体。丽:指辞采华丽。以:连词,犹“而”。淫:奢靡,浮夸。 意谓辞人创作的赋词藻华丽而流于浮夸。语出

  • 乌鸦与喜鹊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

    见〔青龙与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

  • 刘绵

    同“刘棉花”。清赵翼《军事将蒇余归有日矣诗以志喜》诗:“肯从殷铁还干禄,翻似刘绵尚恋官。”

  • 敷粉太白,施朱太赤

    敷:搽,涂。朱:指胭脂之类。 搽上粉就太白,涂上胭脂又太红。 极言美女肤色之好。语出《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初刻拍案

  • 枯木朽株

    汉.邹阳《自狱中上梁孝王自明书》:“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壁,以阁投入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诡,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

  • 乘桴浮于海

    桴( ㄈㄨˊ fú ):古代把竹子或木头编成牌以当船用。大的叫筏。小的叫桴。即今之木簰。 乘坐木簰漂到海外去。 意谓逃避现实社会。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

  • 席珍

    同“席上珍”。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唐杜甫《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词语席珍】   汉语大词典:席珍

  • 文房四士

    见“文房四宝”。【词语文房四士】  成语:文房四士汉语大词典:文房四士

  • 鬼笑

    《南史.刘粹传.附刘伯龙》:“刘伯龙,少而贫薄,及长,历位尚书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贫穷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忽见一鬼在傍抚掌大笑。伯龙叹曰:‘贫穷固有命,乃复为鬼所笑也。’遂止。”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