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尧下由
《史记.伯夷列传》:“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尧帝访贤,曾经想让天下给许由执掌。许由却宁愿隐迹于山野,不愿从政。后因用为咏圣世高人隐士之典。
唐.张楚金《逸人歌赠李山人》:“上有尧兮下有由,眠松阳兮潄颍流。”此以许由比拟李山人。
《史记.伯夷列传》:“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尧帝访贤,曾经想让天下给许由执掌。许由却宁愿隐迹于山野,不愿从政。后因用为咏圣世高人隐士之典。
唐.张楚金《逸人歌赠李山人》:“上有尧兮下有由,眠松阳兮潄颍流。”此以许由比拟李山人。
《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后用以指宫室的基本结构形式。《隋书.炀帝纪上》:“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上栋下宇,足避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
同“东鲁梦周”。清顾炎武《酬程工部先员》诗:“西蜀《玄》方草,东周梦未衰。”
省称“五尺”。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代的尺短,故可称“五尺之童”。《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贾:同“价”。【词语五尺之童】 成语:五尺之童汉
《左传.庄公十四年》:“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后遂以“斗蛇”喻国家内乱。唐卢照邻《郑太子碑铭》:“犬牙晋 楚,鼎定齐 秦,时遇斗蛇之馀,乍进牵羊之弊。”【词语斗蛇】
源见“三顾茅庐”。比喻再三敦请或形容非常难请。柳杞《好年胜景》:“四喜讲完一段长长的过去,叹息着说:‘请我妈下山,比三请诸葛亮还困难咧。’”【词语三请诸葛亮】 汉语大词典:三请诸葛亮
众口一辞。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儁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词语交口】 汉语大词典:交口
源见“断肠猿”。借指哀伤至极。唐李商隐《即日》诗:“儿时逢雁足,著处断猿肠。”
同“蟾蜍魄”。唐 顾甄远《惆怅》诗之二:“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净。”【词语蟾魄】 汉语大词典:蟾魄
同“芒刺在背”。前蜀杜光庭《杨鼎校书本命醮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芒刺在躬。”见“芒刺在背”。前蜀·杜光庭《杨鼎校书本命醮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词
同“烹小鲜”。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诗:“家怜双鲤断,才愧小鲜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