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名一钱

不名一钱

名:原指给铜钱铸上“邓氏钱”名义,后转为占有之意。此典指邓通最后没有一文铸有姓氏之“邓氏钱”,即不占有一文钱,贫穷到极点。后以此典比喻穷到一文钱也没有。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去世,太子刘启继位为汉景帝,就把邓通免官,在家闲住。过不多久,有人告发邓通偷出境外铸钱,汉景帝把邓通交给法官审问,确有这种情况,遂定案,把邓通家财产业全部没收,还欠债数亿万。长(zhǎng掌)公主(汉文帝长女刘嫖,为汉景帝姐,封馆陶公主)赏赐邓通一些东西,官吏就随即没收那些东西,一只簪(zān糌,古人用来插定发髻之条状物,用金、玉、骨等制成)也不准随身。于是长公主又派人给予衣食。邓通最终没有一文“邓氏钱”,寄住并死在别人家里。

【出典】:

史记》卷125《佞幸列传·邓通》3193页:“及文帝崩(bèng绷,古代称皇帝死为崩,借“山陵崩”作比喻),景帝(刘启,继汉文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改田赋十五分之一为三十分之一。进行“削藩”,平定吴、楚等七国之乱后,把诸侯王任免官吏之权力收归朝廷,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有人告邓通盗出徼(jiào轿,边界)外铸钱。下吏验问(审问),颇有之,遂竟案(结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zhài债,通“债”)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zhé哲,就)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zhuó酌,穿戴)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给予)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例句】:

汉·王充《论衡·骨相》:“〔邓〕通有盗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明·吴应箕《忠烈杨涟传》:“莅虞一年,不名一钱。”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臣患病乞归,不名一钱,以授徒终于家。” 鲁迅《〈呐喊〉自序》:“《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


述宾 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语本《史记·佞幸列传》:“(邓通)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鲁迅《呐喊自序》:“《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的三个人。”△用于描写贫困缺钱。↔腰缠万贯。 也作“一钱不名”、“不名一文”、“一文不名”。


【词语不名一钱】  成语:不名一钱汉语词典:不名一钱

猜你喜欢

  • 堕长城

    同“坏长城”。明 蔡汝南《岳王墓》诗:“谁将三字狱,堕此一长城?”

  • 鹤珠

    源见“明珠报恩”。泛指珍宝。唐虞世南《文德皇后哀册文》:“晨兴弗豫,德音尔整。马鬣无封,鹤珠斯屏。”【词语鹤珠】   汉语大词典:鹤珠

  • 许子衣褐

    《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相用许行的话,提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观点,孟子认为社会生产必有分工,于是提出质问:“许子必

  • 布在方策

    见〔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词语布在方策】  成语:布在方策

  • 素丝之节

    源见“素丝羔羊”。称誉官吏清廉的节操。宋曾巩《策问二》:“然朝廷之臣未能有素丝之节,正直之行。”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桂文襄受赂》:“旧传桂见山有素丝之节,谬矣。”

  • 璇玑织锦

    源见“织锦回文”。指苏蕙织锦为回文诗璇玑图。元周巽《织锦窦家妻》诗:“璇玑初织锦,寄与窦将军。”

  • 醉翁之意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官场现形记》第八回: “仇五科说: ‘翩翁是 “醉翁之意” 罢哩。’ ” 参见:○醉翁之意不在酒【词语醉翁之意】  成语:醉翁之意

  • 颂春椒

    源见“椒花颂”。谓歌颂新年升平景象。唐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彩笔颂春椒。”

  • 具鸡黍

    源见“范张鸡黍”。谓备好嘉美的饭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宋梅尧臣《吕寺臣家膳》诗:“主人何太勤,不异具鸡黍。”

  • 请缨

    缨:绳子。汉武帝时,南越(即南粤,指今两广等地区)王与汉朝和亲友好。汉武帝派20岁的谏大夫终军出使南越,想说服南越王,让他象内地的诸侯一样,到京城长安朝拜皇上。终军自动提出:“希望皇上赐给我一根长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