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贪为宝

不贪为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春秋时宋国正卿子罕不肯接受别人献的玉,他说自己以不贪为宝。后因以比喻不贪受财宝作风清廉。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宋人献玉,不贪为宝;伯成子高,守仁为富。”《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典源】《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今译】 宋国有人得到美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我拿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是宝物,才敢进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如你把美玉给我,我们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清廉不贪,操守高尚。

【典形】 不贪、不贪宝、不贪为宝、不贪为我宝。

【示例】

〔不贪〕 唐·杜甫《题张氏隐居》:“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不贪宝〕 宋·苏轼《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

〔不贪为宝〕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宋人献玉,不贪为宝,伯成子高,守仁为富。”


【词语不贪为宝】  成语:不贪为宝汉语词典:不贪为宝

猜你喜欢

  • 一箪瓢

    同“一瓢饮”。宋方岳《唐律》诗之七:“忍饥吾亦惯,古色一箪瓢。”

  • 夕冰

    源见“饮冰内热”。比喻因重任在身而心焦如焚。宋曾巩《送郑州邵资政》诗:“夕冰承命出,昼锦过乡来。”又《送赵资政》诗:“夕冰分外阃,昼锦过江东。”【词语夕冰】   汉语大词典:夕冰

  • 声色

    《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孔颖达疏:“不大其音声以见於颜色而加人,不以年长大以有变革於幼时。”后遂以“声色”为疾言厉色之意。《礼记.中庸》:“声色之於以化民,

  • 三人行,必有我师

    比喻谦虚好学,人皆可以为师。这是孔子谈到学习时的一句话。他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出典】:《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

  • 习以为常

    《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左传.昭公十六年》:“君幼弱,六卿强而奢傲,将因是以习,习实为常,能无卑乎?”谓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作理应如此之事。《魏书.临淮王谭传》:“将相多

  • 衔哀致诚

    含着哀痛表达其真诚的心意。唐代韩愈《祭十二郎文》:“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季父:叔父。【词语衔哀致诚】  成语:衔哀致诚

  • 楚两龚

    《汉书.两龚传》:“两龚,皆楚人也。胜字君宾,舍字君倩,二人相友,并著名节,故世谓之楚两龚。”西汉.龚胜、龚舍,都是楚地人,都以名节著称,时人称为楚两龚。汉.扬雄《法言.问明》说:“楚两龚之絜,其清矣

  • 珠履三千客

    同“三千珠履客”。唐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诗:“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典源】《史记·春申君列传》:“越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

  • 无事炊

    参见:犀首无事

  • 人微权轻

    指田穰苴(ráng jū禳拘)对齐景公说:自己资望浅、权位轻,希望得到一位大臣做监军。后以此典形容地位低下,资历浅,说话不起作用。田穰苴,春秋时齐国人,因做过司马(管军政和军赋),所以又称为司马穰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