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花八门

五花八门

本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五花:即五行阵。八门:即八门阵。后用以比喻事物花样繁多,变幻莫测。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亦作“八门五花”。清代张潮《虞初新志》卷十七引孙嘉淦《南游记》:“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并列 指五行阵和八门阵,是古代战术变化很多的两种阵势。后比喻变化多端,花样繁杂。《海上花列传》40回:“天然翻下去,都是选的酒令,~,各体咸备。”△多用于花样繁多方面。→形形色色五光十色 变幻莫测 ↔清一色。 也作“八门五花”。


五花八门”比喻事物变化莫测、花样繁多。

为什么是 “五花”?

“五花”指古代战术变幻多端的 “五行阵”,其阵势按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排列,利用的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五行生克可用下图标明:

圆圈箭头所示为克,五角星箭头所示为生。即: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依此原理布阵,利于战士相互驰援,产生更大的战斗力,便于克敌制胜。

“五行阵”亦即 “五花阵”。 “五花”后又变为行业暗语。 “五花”指: 金菊花———卖茶女,木棉花———走方医,水仙花———酒楼歌女,火棘 ( jí) 花———杂耍者,土牛花———挑夫。

什么是 “八门”呢?

“八门”亦是指古代战术变幻多端的阵势,即 “八门阵”。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都布下阵脚,犹言全方位布阵。“八门”之名若何,今难其详。

“八门”后亦变为行业暗语。即: 一门巾———算命者,二门皮———卖药者,三门彩———玩把戏者,四门挂———卖艺者,五门平———说书者,六门团———卖唱者,七门调———扎纸者,八门聊———唱戏者。

五花八门”亦可说成 “八门五花”。如 《虞初新志·孙嘉淦( ɡàn) 南游记》: “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今多言 “五花八门”。


【词语五花八门】  成语:五花八门汉语词典:五花八门

猜你喜欢

  • 吃虎胆

    形容胆大。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卷六:“贞观中,冀州武强丞尧君卿失马,既得贼,指而骂曰:‘老贼吃虎胆来,敢偷我物!’”犹言吃了老虎的胆子,竟如此大胆。述宾 比喻人的胆子很大。唐·张鷟《朝野佥载》卷6:“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人皆亲如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水浒全传》四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何言报答之事?”明.无心子《金雀记.守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

  • 舜弦

    《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昔舜弹五弦琴,歌

  • 原生衣百结

    同“原宪百结衣”。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九:“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 风力相国

    宋.陶榖《清异录.风力相国》:“越公杨素专恣既久,包藏可畏,四方寒心,不敢直指,故以风力相国概之。”杨素身居宰相之职,专权妄为,天下人敢怒不敢言,故以“风力相国”形容他的势焰如疾风般凌厉逼人。后遂以此

  • 进履

    同“圯桥进履”。明李贽《答袁石公》诗之五:“路逢进履者,定知过圯桥。”【词语进履】   汉语大词典:进履

  • 毛生檄

    同“毛子檄”。元揭傒斯《送人归豫章》诗:“手持毛生檄,身着莱公衣。”清宋琬《郭辉竹太夫人寿》诗:“伊余深愧稚圭文,多君未捧毛生檄。”【词语毛生檄】   汉语大词典:毛生檄

  • 半臂梦

    唐.张读《宣室志》:“窦参梦德宗以文锦半臂赐之。解者曰:‘半臂乃股肱之服。’后数日,果大拜。”唐.窦参梦见德宗赐给他文锦半袖衫,醒后请人圆梦。圆梦人说,半袖衫是宰辅重臣所穿的服装,此当主大贵。过了几天

  • 桃源想

    源见“桃花源”。指隐居出世的念头。明蓝仁《西山暮归》诗:“偶从桂树招,遂有桃源想。”【词语桃源想】   汉语大词典:桃源想

  • 月额雨

    农历每月初一或月初的雨,旧说是干旱的征兆。南朝梁萧绎《金楼子.自序篇》:“余初至荆州,卜雨,时孟秋之月,阳亢日久,月旦虽雨,俄而便晴,有人云,谚曰:‘雨月额,千里赤’,盖旱之征也。”晋代宗懔《荆楚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