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

同“井蛙”。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二折:“如今有等轻薄之子,重色轻贤,真所谓井底之蛙耳。”


偏正 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只看见很小一块天。比喻阅历浅短的人。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真火车,我确实是一个~。”△贬义。多用于表示人的经历短浅,见闻浅陋。→坐井观天 拘墟之见 井蛙醯鸡↔见多识广 高瞻远瞩 立地书橱 博物君子。也作“井底蛤蟆”、“井底蛙”、“井底鸣蛙”。


【典源】《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出跳梁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ou)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吾也。且夫擅一壑之水, 而跨��坎井之乐, 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东观汉记·马援》:“时公孙述称帝,(隗)嚣使(马)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乡里,相善,以为至当握手迎如平生,而述方盛陈陛卫,以延援入,……(援) 因而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不如专意东方。’”《后汉书·马援列传》亦载。

【今译】《庄子》中讲,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是由于它受到所居之地的局限。公孙龙和公子魏牟一起议论圣贤之道,公子魏牟倚案叹息,仰天而笑说:“你不曾听说过浅井中的青蛙吗?它对东海中的鳖说:‘我真快乐啊!我出来就在井栏上面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的砖缝里休息。跳入水中,水浸到我的腋窝和下巴,踏到泥里,泥埋没了我的脚背; 看看孑孓、蝌蚪,都不如我啊。况且我独占一坑之水,独享一井之乐,这也快活到极点了,你何不进来看看呢?”东海里的鳖左脚还没进去,右膝已经绊住了,于是迟疑着退了回去,对井蛙讲起了大海:‘千里之遥远,也形容不了它的广; 千仞之高,也形容不了它的深。夏禹时十年九涝,而海水并未增加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海水并未减少多少。可见,时间长短、雨量多少都影响不了海水。生活在如此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才是最快乐的啊。’听到这些,井蛙惊恐羞愧,茫然若有所失。”后汉时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隗嚣派马援前去探看虚实。马援和公孙述从小是邻居,关系很好,马援原以为他俩多年不见,公孙述一定会握手相迎,亲热如初,可是公孙述却先陈列仪仗,然后才以君臣之礼相见。马援辞归对隗嚣说:“公孙述 (字子阳) 不过是个井底之蛙,我们不如为东方的刘秀效力。”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见闻狭隘,妄自尊大的人。

【典形】 井底鸣蛙、井底蛙、井蛙、坎井、坎蛙、蛙井喜、坐井蛙、蛙在井、坐蛙井、井中蛙。

【示例】

〔井底鸣蛙〕 元·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你自尊自大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穷汉肚肠些娘大。”

〔井底蛙〕 清·黄鷟来《短歌赠友》:“伏波脱身出西蜀,子阳传笑井底蛙。”

〔井蛙〕 元·白朴《水调歌头》:“堪笑井蛙裈虱,不道人生能几,肝肺自相雠。”

〔坎井〕 清·赵执信《始见海》:“半生在坎井,跬步临津涯。”

〔坎蛙〕 清·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自哂同坎蛙,难佐北溟浪。”

〔蛙井喜〕宋·黄庭坚《次韵答邢敦夫》:“方求无津涯。不作蛙井喜。”

〔坐井蛙〕 宋·苏轼《南禅长老和诗不已》:“那将坐井蛙,面比谈天衍。”


【词语井底之蛙】  成语:井底之蛙汉语词典:井底之蛙

猜你喜欢

  • 呼天抢地

    又作“抢地呼天”。呼天:大声叫天。抢地:用头撞地。指大声叫天、用头撞地,悲戚地哀求或呼冤的动作。清太宗(1592-1643年)皇太极(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父死,旋即帝位,次年改元天聪元年

  •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丘:孔丘自称。 我真幸运,假若有什么错误,人家一定知道给指出来。 旧时赞美圣贤不隐匿自己过失。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夫子之墙数仞

  •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古时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为能驱除鬼魅,世称“爆竹”。宋代开始以卷纸裹火药燃爆发声,亦称“爆竹。”多于节日或喜庆日燃放。民间旧俗,在农历除夕,家家尤喜燃放鞭炮。 在爆竹声中辞去了旧岁。语出宋.

  • 双笔

    《太平御览》卷六〇五引《汉官仪》:“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又《旧唐书.李峤传》:“〔李峤〕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后因以“双笔”为颂人出任官职或文才出众之典。唐韩翃《送中

  • 放枭囚凤

    《后汉书.刘陶传》:“(刘陶因上疏弹劾宦官祸国,反被诬“通贼”,冤死狱中)时司徒东海陈耽,亦以非罪与陶俱死。耽以忠正称,历位三司(三司,即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光和五年(公和,汉灵帝

  • 苫块

    古代居丧之礼,以苫荐为席,以土块作枕。《仪礼.丧服》:“寝苫枕块。”【词语苫块】   汉语大词典:苫块

  • 琐尾流离

    《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毛亨传:“琐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琐尾,少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据说,枭幼小时十分可爱,长大后却很丑恶。后世多以“

  • 卧牛衣

    源见“牛衣对泣”。形容贫居困顿。唐皮日休《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次韵》:“甘穷卧牛衣,受辱对狗窦。”宋陆游《昨非》诗:“温饱从来与道违,书生只合卧牛衣。”

  • 郭讷言佳

    《太平御览》卷五七〇引邓粲《晋纪》:“太子洗马郭讷,字敬言,尝入洛观伎人歌,言佳。石崇问其曲,讷不知。崇笑:‘卿不识曲,那得言佳?’讷答:‘譬如见西施,何必识其姓名,然后言美。’崇无以难。”石崇认为郭

  • 服妖

    服饰奇异怪诞。《尚书大传.洪范》:“貌之不恭,是谓不肃,……时则有服妖。”《后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词语服妖】   汉语大词典: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