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原指对于相同事物,不同水平者认识不一;后则泛指所见各有所长,不能相互取代。《易经》上说,对于天道,仁爱的人解释为仁,聪明的人解释为智,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它,却毫无所知。因而,君子的学说义理,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后亦简称为见仁见智。

【出典】:

《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例句】:

周易集解》13引侯果:“仁者见道,谓道有仁;知者见道,谓道有知也。”


其他 仁,仁爱。智,智慧。仁者见到的是仁爱,智者见到的是智慧。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语本《易经·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高亨注:“知读为智。阴阳之道,复杂而多变化。人面临具体现象,往往有不同之认识,仁者见之则谓之仁,智者见之则谓之智。”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一篇独具创见、广有影响的作品,往往会引发各种各样的评论,~。”△多用于描写认知看法。→各抒己见 众说纷纭 ↔众口一词 异口同声


【词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成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汉语词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猜你喜欢

  • 狼分

    如狼之分食,比喻分争。《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豪强并争,虎裂狼分。”

  • 佳城郁郁

    晋.张华《博物志》七《异闻》:“汉滕公(夏侯婴)薨,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丧,驷马不行,踣地悲鸣。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之。”《西京杂记》四记作夏侯婴

  • 栖蜗争战

    源见“蛮触交争”。比喻为小事争斗。南朝 梁张缵《南征赋》:“人之寓于宇宙也,何异夫栖蜗之争战,附蚋之游禽。”

  • 误点牸母

    《晋书.王羲之传》附王献之:“献之字子敬。……工草隶,善丹青。……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駮牸牛(駮,音bó,黑白杂色),甚妙。”晋.王献之为桓温书扇时,笔误落墨,便就其势画为一母牛,甚妙。后因

  • 乌攫

    源见“乌衔肉”。借指贪污。宋辛弃疾《贺新郎》词:“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

  • 椿寿

    同“椿年”。晋庾阐《采药诗》:“椿寿自有极,槿花何用疑?”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词语椿寿】   汉语大词典:椿寿

  • 尚齿会

    唐武宗会昌五年三月,白居易邀约前怀州司马胡杲等在家中宴会,赴会者都是七十岁以上老人,见于他所作《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偶于弊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甚欢。静而思之,此会稀

  • 垂橐而入,稇载而归

    橐:囊。稇:捆缚。载:装载。 倒垂空囊而入,满载实物而归。 形容来时空手,去时大有收获。语出《国语.齐语》:“诸候之使,垂橐而入,稇载而归。”韦昭注:“垂,言空而来。橐,囊也。言重而归也。稇,絭也

  • 同功一体

    功绩相等,地位相同。《史记.黥布列传》:“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其他 一

  • 辗转不寐

    见“辗转反侧”。寐,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