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滹沱麦饭”。清袁枚《秋夕偕元敬符访堇浦编修》诗:“日暮难得屠门肉,相逢暂食公孙粥。”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诗中用朴素、浅显的语言,道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故后常以“更上一层楼”来比喻高瞻远瞩,不
同“题桥柱”。清张之洞《浣花溪》诗:“鄙哉大桥题驷马,徒以官贵骄其乡。”
《文选》卷四十三,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炙背”即晒脊背。传说古代野老田夫欲将此法献给天子以求赏赐。后以“炙背”咏田农之乐或喻
《诗.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朱熹集注:“南国之人,遵召伯之教,服文王之化……故女子有能以礼自守而不为强暴所污者,自述己志,作此诗以绝其人。”后因以“行露”为女子守贞自誓之典。
同“王阳道”。明文徵明《送于器之廉宪贵州》诗:“王尊坂下驱徒驭,马援祠前引使旌。”
《历代名画记》卷九:“姜皎,上邦人。善画鹰鸟。玄宗在藩时为尚衣奉御。即位,累官至太常卿,封楚国公。”《嘉庆四川通志》卷二十《舆地志.山川》十一:“绵州直隶州:无功滩,在城南。明皇入蜀,从官太常卿姜皎画
原作“弗与共戴天”,意谓不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生活,表示仇恨极深,誓不两立。古人认为,与有杀父之仇的人,应当誓不两立,不在一个天底下生活;与有杀兄屠弟之仇的人,应当携带武器,随时准备械斗;与自己朋友有仇
源见“河阳一县花”。指出任县官。唐卢纶《送黎燧尉阳翟》诗:“潘县花添发,梅家鹤暂来。”
源见“洗心革面”。谓彻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志。《晋书.潘尼传》:“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业,洗心革志。想洙 泗之风,歌来苏之惠。”并列 洗心,洗濯邪恶之心。彻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晋书·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