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己为马,以己为牛

以己为马,以己为牛

庄子.应帝王》:“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蒲衣子,尧时的贤人,王倪之师。而,汝,指向他发问的齧缺)?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舜;泰氏,伏羲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于于,自得的样子);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这段话是庄周借蒲衣子之口,表达对三王之世和五帝之世帝王之道优劣品评之言。具体解释如下:一个叫齧缺的人,去问王倪什么是帝王之道,王以“不知”作答。留缺得此以为妙旨,于是高兴地去告诉蒲衣子,并倾听师道的高见。蒲衣子认为:三皇之世,风俗淳和,统治者不需动智,则可达到无为而治;五帝之世,民风浇竟,统治者需要运智方可达到治的目的。不言自化,无为而治高于德政教化,故说“有虞氏不及泰氏”。按照常理,人以其所好为“是”,以其所恶为“非”。因此,“是人”指以人为是,“非人”指以人为非。故有是非的境界,是属于“有为而治”,而不是属于无得无失,无是无非,无可无不可,那样一种无为而治,自然之治的理想世界。因此,舜治天下,虽内怀仁义之心,以自己奉行的道德,去争取教育众庶;但这种作法,既以一定的是非道德作标准,这当然属于“有为而治”。伏羲氏时情况则不同,此时民性率真,统治者不需以自己的是非道德标准去约束众庶,就可垂拱而治,这就超出了动心智以治民,达到了不入是非的理想境界。在这种理想境界中,人们的智能能够任率自得,情感因此无需矫饰。这种不受任何一定道德标准约束的抽象道德,是最纯真的。显然,庄周所主张的是一种鼓吹无为而治,恢复原始社会状态的乌托邦消极思想。

所谓“以己为马”云云,便是这种乌托邦理想中,忘情于物与我的自在精神状态。后因用为咏忘物与我,一切都无区别的精神思想状态之典。

宋.辛弃疾《卜算子.用庄语》词:“一以我为牛,一以我为马。人之与名受不辞,善学庄周者。”


猜你喜欢

  • 扶摇直上

    源见“鲲鹏展翅”。形容急剧上升或喻仕途得志。唐李白《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一部十六:“从此,顾祝同的官运亨通,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偏正 形容快速上升,比

  • 九坂

    同“九折坂”。清吴伟业《满江红.寿顾吏部松交五十》词:“眼底羊肠逢九坂,天边鳄浪愁千斛。”

  • 洛社耆英

    同“洛阳耆英会”。宋卫宗武《满江红.寿野渡》词:“渐入唐人诸老画,可追洛社耆英集。”

  • 范蠡舟

    同“范蠡扁舟”。唐刘长卿《汉阳献李相公》诗:“退身高卧楚城幽,独掩闲门汉水头……几人犹忆孙弘阁,百口同乘范蠡舟。”

  • 韫价

    同“韫椟待价”。《晋书.郤诜阮种等传论》:“郤诜等并韫价州里,褏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词语韫价】   汉语大词典:韫价

  • 芝艾俱焚

    《淮南子.俶真训》:“巫山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三国志.魏书.公孙度传》“权使张弥、许晏等”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芝,灵芝,古人视为瑞

  • 鹿走邯郸

    源见“中原逐鹿”、“黄粱梦”。喻指争夺天下,终归虚幻。清梁清标《望海潮.镇阳怀古》词:“叹霸图灰劫,鹿走邯郸。”

  • 佣书之笔

    源见“投笔从戎”。为人抄写的小吏。借指出身微贱。金元好问《望秋赋》:“豫州之士,复于慷慨击楫之誓;西域之侯,起于穷悴佣书之笔。”

  • 能者多劳

    有才能的人,也就多受些劳苦。《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谓当弃绝巧智,以无能为乐。语意本此。后引申为有才能的人就该多辛苦些,多做些工作。主谓 有能力的人多干事,多劳

  • 载离寒暑

    载:则,乃。离:通“罹”。经历,遭受。 经历寒来暑往。 表示经过了一年。语出《诗.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晋.孙绰《表哀诗》:“悠悠玄运,四气错序。自我酷痛,载离寒暑。”唐.赵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