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杀去杀,以刑去刑

以杀去杀,以刑去刑

执行死刑,是为了以后没人触犯死刑;实施刑罚,是为了以后不用刑罚。 表示刑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犯罪。语出《商君书.画策》:“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也引作〔以刑止刑,以杀止杀〕。唐.长孙无忌《唐律疏义.名例一》:“以刑止刑,以杀止杀。”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上:“淳朴浇散,刑辟乃作。刑之者所以止刑,杀之者所以止杀,未有行小不忍而轻易典刑者。”也单引〔以杀止杀〕。《三国志.吴志.大帝传》:“以杀止杀,行之一人,其后必绝。”《后汉书.耿弇传.论》:“三世为将,道家所忌。而耿氏累叶以功名自终,将其用兵欲以杀止杀乎,何其能独隆也?”


猜你喜欢

  • 东维

    源见“骑箕尾”。泛指东方。唐方干《送人游日本国》诗:“波涛含左界,星斗定东维。”【词语东维】   汉语大词典:东维

  • 然灰被溺

    源见“死灰复燃”。喻失势者再遭欺压。然,“燃”的古字。清钱谦益《送马巽倩归会稽》诗:“和药趣来手欲战,然灰被溺目敢瞪?”

  • 徐娘老

    同“徐娘半老”。宋 管鑑《念奴娇.夷陵九日忆去岁金石之游》词:“追念往昔佳辰,尊前绝唱,未觉徐娘老。”

  • 金人别汉

    同“铜人辞汉”。清赵翼《和友人洛阳怀古四首.芳林园》:“也如铜雀临漳起,遂使金人别汉来。”

  • 恻隐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后以恻隐之心比喻见人遭遇不幸所引起的同情怜悯之心。亦作“恻怛之心”。《警世通言》卷二一:“俺与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实出恻隐之心,非贪美

  • 麒麟哭鲁

    源见“绝麟”。指悲叹生不逢时。明徐渭《予寓圃亦产双瓜方稚如琴轸为人落之》诗:“夜夏啼周日,麒麟哭鲁年。”

  • 第五齐骠骑

    《世说新语.栖逸》:“何骠骑弟以高情避世,而骠骑劝之令仕。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减骠骑?’”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中兴书》:“何准,字幼道,卢江灊人。骠骑将军充第五弟也。雅好高尚,徵聘一无所就。充位

  • 屯难

    源见“屯剥”。谓艰难。南朝 宋谢灵运《撰征赋》:“民志应而愿税,国屯难而思抚。”亦指祸乱。《新唐书.戴叔伦传》:“叔伦劝以屯难未靖,安之者莫先于兵。”【词语屯难】   汉语大词典:屯难

  • 盗泉之水

    源见“不饮盗泉”。喻指邪恶事物。《聊斋志异.仇大娘》:“异史氏曰:此可知盗泉之水,一掬亦污也。”

  • 恋鲈鱼

    源见“莼羹鲈脍”。谓思乡。唐韩偓《闲居》诗:“刀尺不亏绳墨在,莫疑张翰恋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