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克,克制,约束:复,恢复。克己复礼,即约束并克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之尽量符合传统礼义规范。这是孔子提倡的儒家修养方式。颜渊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道,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做到这些,人们就认为你达到了仁的境界。能否达到仁的境界,全在自己,而不是靠别人所能达到的。

【出典】: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例句】:

后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若仁君兄弟能悔前之谬,克己复礼,以从所欢,则弱者自以为强,危者自以为宁,诚欲戮力长驱,共奖王室,虽亡之日,犹存之愿;则伊周不足参,五伯不足六也。”


并列 克制、约束自己以符合礼制。语出《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清·高珩《〈聊斋志异〉序》:“夫人但知居仁由义,~,足为善人君子矣。”△多用于表达在社会生活中自身的行为规范。→严于律己 ↔任性妄为。也作“复礼克己”、“克己慎行”。


解释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出处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学生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得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于仁了。成就‘仁’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而不在于依赖其他人。”

颜渊接着问:“请问‘仁’的具体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听后,认真地说:“我虽然天资愚钝,也要奉行这些教导。”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之一,对个人来,追求“仁”

就是追求人格的完善,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约束。“克己复礼”就是对追求“仁”的做法的凝练和总结,是儒家奉为圭臬(niè)的一项准则。

例句

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克己复礼的人。


【词语克己复礼】  成语:克己复礼汉语词典:克己复礼

猜你喜欢

  • 折巾

    同“折角巾”。清侯方域《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攲落短毛霜。”【词语折巾】   汉语大词典:折巾

  • 华屋丘墟

    壮丽的建筑化为一片废墟。比喻遭遇巨大灾祸。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大至胡元杀掠,满清焚屠之际,也还会有人单单捧出什么烈女绝命、难妇题壁的诗词来,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

  • 赵鞅叹

    《国语.晋语九》:“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赵鞅,即赵简子。春秋时,赵简子看到鸟雀鱼鳖虽为动物,却能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异自身,他觉得人为动

  • 一夫不获,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见〔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系铃解铃

    同“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昭梿《啸亭杂录.王述庵书》:“倘执事以系铃者解铃,则日月之更,民皆仰之矣。”《黄绣球》五回:“如果事由他起,则系铃解铃,原须一人。”见“解铃还是系铃人”。《黄绣球》5回:“我不

  •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俛(同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晋王羲之于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同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赋诗,王为之作序,生动

  • 宰肉公

    同“宰肉夫”。清赵翼《观家人醃菜戏成四十韵》:“尚愧遗羹远,聊矜宰肉公。”

  • 击筑人

    源见“燕市悲歌”。借指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明陈子龙《春晚王京兆邀游城南韦园》诗之三:“我思击筑人,萧条千里暮。”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三更忽遇击筑人,无故悲歌必有因。”【词语击筑人】   汉语大

  • 投醪

    《吕氏春秋.顺民》:“越王(勾践)苦会稽之耻,……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共之。”这里把酒“流之江”,并与民共之,实际上就是类似投醪故事的记载。关于“投醪”的故事,

  • 不食周粟

    粟(sù速):小米。泛指粮食。此典指伯夷、叔齐在周武王战灭商纣王后,不吃周朝粮食。后以此典比喻忠诚坚定,有气节。殷朝末年,有个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东)。国君有几个儿子,大子叫伯夷,小子叫叔齐。孤竹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