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

指战争中为了取胜,在策略上有使用诡计的必要。公元前632年,晋楚发生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战前,晋文公问狐偃,楚国军队比我们多,怎么办?狐偃献计道,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对忠信的言行永不满足,而在战场上则要以神鬼不测的战术去打败敌人。我们只能以巧妙的计策来打败敌人了。

【出典】:

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30回:“(许)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


主谓 用兵作战可以尽量使用欺诈的策略和方法来迷惑对方。崔贵新《小院》:“高山宝淡淡一笑,‘真是~呀。’”△多用于军事方面。→兵不厌权。也作“军不厌诈”。


解释指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计谋来迷惑敌人。

出处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晋文公将和楚国人作战,召见舅犯问他,说:“我将和楚国人交战,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该怎么办?”舅犯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讲究礼节的君子,不会嫌忠信太多;打仗的时候,不会嫌欺诈伪装太多。您只要欺骗他们就行了。”后来晋文公采纳他的建议作为一时的权宜之计,用来指导晋楚城濮之战。

在决战中,晋军针对楚军中军强大、左右两翼薄弱,以及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先击其侧翼,再攻其中军的作战方针。战役一开始,晋军下军副将胥臣给驾车的战马蒙上虎皮,出其不意地首先向楚军侧翼战斗力最差的右军猛攻。楚军右翼部队以为真是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晋军乘胜追击,将其击败。

接着晋军又采用诱敌出击,再分割聚歼的战法对付楚军的左翼。晋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引车后撤,装出退却的样子。同时,晋军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战车拖拽树枝,扬起地面的尘土,假装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以引诱楚军出击。楚军主帅子玉不知是计,下令左翼军追击。晋军主将先轸见楚军中了圈套,便立即指挥最精锐的中军攻击楚军左翼,同时晋军上军也回军夹攻。楚军左翼面临强大的攻击,退路又被切断,完全陷入了重围,很快也被消灭。楚军主帅子玉见左、右两军均遭失败,大势已去,下令中军迅速脱离战场,才得以保全中军。楚军战败后,向西南撤退到连谷,子玉随即被迫自杀,晋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最终胜利。

孔子后来评论说:“晋文公既知道一时的变通办法,又懂得万代的长远利益,所以他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是理所应当的。”


【词语兵不厌诈】  成语:兵不厌诈汉语词典:兵不厌诈

猜你喜欢

  • 孟母迁邻

    同“孟母择邻”。唐李峤《宅》诗:“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

  • 莼脍

    同“莼羹鲈脍”。宋苏轼《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复次前韵》:“秋思生莼脍,寒衣待橘洲。扬雄未有宅,王粲且登楼。”

  • 无妄之灾

    《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无妄:出其不意,不能预料,谓指意外的灾祸。如上所言,拴在路边的牛被过路人牵走,附近的住户却平白无故地被怀疑和搜捕。真是祸从天降,始料不及

  • 难鸣孤掌

    比喻难以成事的单薄势力。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第四折: “许下俺调琴瑟,我似难鸣孤掌,不线单丝。” 参见:○孤掌难鸣见“孤掌难鸣”。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在朝非无守正不阿之臣,

  • 五弦琴

    同“五弦歌”。唐李群玉《穆天子》诗:“不思五弦琴,作歌咏南薰。但听西王母,瑶池吟白云。”【词语五弦琴】   汉语大词典:五弦琴

  • 舌剑唇枪

    形容言词犀利,如枪剑一样锋快。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公则公言之,私则私言之,不必效舌剑唇枪,徒劳往返耳。”亦作“唇枪舌剑”。见“唇枪舌剑”。《烈火金刚》28回:“齐英这番话,可真是厉害!

  • 黄粱一梦

    同“黄粱梦”。宋苏轼《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诗:“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偏正 比喻虚幻的事和无法实现的欲望。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生自叹穷困,翁探囊中枕授之

  • 萧何追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刘邦为汉中王时,萧何奇韩信之才,数荐而不能用,信逃亡,何急追之。刘邦“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必欲争天下,非信

  • 越凫楚乙

    凫:野鸭。乙:通“”,燕子。同样一只大雁,越人认为是野鸭,楚人认为是燕子。比喻由于主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事物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南朝时,佛教盛行,道家也不示弱。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事迹见“量体裁衣”条

  • 丹凤诏

    同“凤书”。唐戴叔伦《赠司空拾遗》诗:“望阙未承丹凤诏,开门空对楚人家。”【词语丹凤诏】   汉语大词典:丹凤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