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出尔反尔

出尔反尔

原指你怎样对人,人也怎样对你。现指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邹国跟鲁国打仗,邹穆公问孟子,在这次战争中,我的将官死了三十三人,老百姓谁也不去救援,真是可恶。杀了他们吧,杀不胜杀;不杀他们罢,他们瞪着眼睛坐视不管,着实可恨。您看怎么办?孟子说,在灾荒年月,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大批死亡,只好把遗骸扔到山沟里。再加上壮年人四处逃亡,总数将近千人。而大王您却粮仓饱满,国库充实,主管官员也不把这种严重灾情向您报告。他们高高在上,不仅不关心人民疾苦,而且还残害人民。曾子说过,要警惕呀,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便会怎样对待你。过去邹国官员是那样残酷无情地对待百姓,今后百姓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以同样手段回敬那些长官了。您别责怪他们。只要您实行仁政,那么,老百姓便会敬爱君主和长官,并乐意为他们献出自己的生命了。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下:“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例句】: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茅盾《霜月红于二月花》:“我们可要讲究亲疏,着重情谊,辨明恩仇,不能那么出尔反尔。”


其他 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后指言行反复无常,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晓声《民选》:“再巧舌如簧地张嘴,~,背信弃义,也无法将‘民选’在即节骨眼儿上的退出说成是种勇退而不是缩退啊!”△贬义。描写说话不讲信用。→出乎反乎 反复无常 ↔言行一致 言而有信 言之凿凿


解释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后常用来指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战国时期,邹国同鲁国发生了冲突。邹国国君邹穆公问孟子:“这次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三十三个,老百姓却没有一个肯为他们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眼看着自己的长官被杀却不去营救,实在可恨。您说,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说:“灾荒之年,您的百姓,年老体弱者饿死沟壑,年轻力壮四处逃荒的有几千人,但您的谷仓中堆满了粮食,库房中装满了宝物。对这种情况,有关官吏谁也不来报告,这属于身居上位者骄横淡漠,残害百姓啊!曾子曾经说:‘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回报你。’现在,您的百姓得到了报复的机会,您不要责怪他们。您如果施行仁政,您的百姓自然会爱护他们的上级,情愿为他们的长官牺牲。”


【词语出尔反尔】  成语:出尔反尔汉语词典:出尔反尔

猜你喜欢

  • 负荆谢罪

    同“负荆请罪”。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仿效廉颇。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见“负荆请罪”。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追悔无由,不免仿效廉颇。专专~,望吾师

  • 洛中机云

    同“机云”。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词:“洛中曾识机 云,记玉立堂堂九尺身。”

  • 技痒

    汉.应劭《风俗通义》六《筑》:“(高)渐离变名易性,为人庸保,……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文选》晋.潘安仁(岳)《射雉赋注》引《风俗通》作“伎养”。也作“伎罝”。指有所

  • 阮刘

    同“刘阮”。清 孔尚仁《桃花扇.题画》:“重来浑似阮 刘仙,借东风引入洞中天。”【词语阮刘】   汉语大词典:阮刘

  • 鸣琴单父堂

    同“鸣琴化治”。清归庄《赠县令胡侯》诗:“重公雅谊推三世,一听鸣琴单父堂。”

  • 想望风概

    犹想望风采。元 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天下之士,莫不想望风概,咨嗟叹息曰:‘萧公真贤矣哉。’”见“想望风采”。元·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天下之士,莫不~,咨嗟叹息曰:‘萧公真贤矣哉。’”【词语想望

  • 金友玉昆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 狄道人也。父?,晋尚书郎。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 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后常用为对他人兄弟的美称。唐杨炯《唐恒州刺史

  • 击缶歌乌乌

    秦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又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

  • 彩凤衔书

    同“木凤衔书”。宋 王廷珪《凤栖梧.王克恭生日》词:“彩凤衔书应不晚,愿公难老身长健。”

  • 袁安坠睫

    《后汉书.袁安传》:“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后汉和帝时,帝年幼小,懦弱无能,朝中大权落在外戚手中,司徒袁安每朝见君王议论国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