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刻烛赋诗

刻烛赋诗

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刻烛赋诗,打钵立韵,是比赛迅速成诗的办法。后常以“刻烛成诗”或“刻烛求篇”,比喻诗才敏捷,下笔成章。

清.吴伟业《西泠闺咏》诗之二:“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见《梅村家藏藁》五)


见“刻烛为诗”。《南史》卷22:“转黄门侍郎,每预朝宴,~,文不加点,帝深赏叹。”


【典源】《南史·王僧孺传》:“萧文琰,兰陵人。丘令楷,吴兴人。江洪,济阳人。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今译】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礼贤好士,有很多文学之士聚集在他的门下,他曾与学士们夜间饮宴,作诗时在蜡烛上刻上记号,作四韵诗刻一寸,以此为时间标准。文士萧文琰说:“烧一寸烛作四韵诗,有什么难的!”于是与别人以敲击铜钵为标准作诗,等铜钵的响声停了诗就作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思敏捷; 也形容文人集会赋诗。

【典形】 击钵、击钵催、刻烛、刻烛分笺、刻烛赋、刻烛赋诗、叩钵、诗成刻烛、吟烛、雕章刻烛、刻官烛、吟刻烛、分题击钵、分笺刻烛。

【示例】

〔击钵〕 清·唐孙华《钱瞿亭舍人挽诗》:“新诗击钵就,邀我与细论。”

〔击钵催〕 宋·陈师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

〔刻烛〕 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

〔刻烛分笺〕清·顾彩《桃花扇序》:“一时刻烛分笺,叠鼓竞吹,觉浩浩落落,如午夜之联诗。”

〔刻烛赋诗〕 宋·陆游《冬暖颇有春意追忆成都昔游》:“刻烛赋诗空入梦,倾家酿酒不供愁。”

〔叩钵〕 明 ·高启 《答衍师见赠》:“篇成出叩钵,锋疾惊楚僄。”

〔诗成刻烛〕 清·钱谦益《仲春十日自和合欢诗》之四:“诗成刻烛论佳句,歌罢穿花度好音。”

〔吟烛〕 宋·刘筠《夜宴》:“吟烛唯忧尽,杯筹岂易防。”


【词语刻烛赋诗】   汉语词典:刻烛赋诗

猜你喜欢

  • 畏牺

    《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郭象注:“乐生者畏牺而辞聘。”畏牺,害怕成为祭祀宗庙的牛,比喻畏惧仕途险恶

  • 沈腰销瘦

    同“沈约瘦”。宋赵长卿《水龙吟.江楼席上》词:“瞒他不得,诗情懒倦,沈腰销瘦。”

  • 楚王风

    源见“大王风”。指凉风,大风。唐杜甫《天池》诗之二:“闻道奔雷黑,初看出日红。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词语楚王风】   汉语大词典:楚王风

  • 愧邓禹

    同“邓禹笑人”。明吴应箕《吁嗟行》:“君不见昔人寂寂愧邓禹,至今身名等丘墟。”

  • 鹏化

    同“鲲化”。五代齐己《送刘秀才往东洛》诗:“来年遂鹏化,一举上瀛洲。”

  • 死生一剑

    源见“季札挂剑”。称颂对朋友忠实守信。柳亚子《夜梦陶公醒而赋此》诗:“死生一剑情犹昔,忧患千年事可哀。”

  • 文王喻复

    《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三国魏.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史记.周本纪》:“(文王)其囚美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周文王被纣囚于羑里,曾增益《易》八卦为六十

  • 福倚祸伏

    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词语福倚祸伏】  成语:福倚祸伏汉语大词典:福倚祸伏

  • 歌云

    源见“响遏行云”。指动听的歌声。宋张先《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词语歌云】   汉语大词典:歌云

  • 琵琶胡语

    同“琵琶旧语”。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见“琵琶旧语”。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词语琵琶胡语】  成语:琵琶胡语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