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发聋振聩

发聋振聩

又作“振聋启聩”,“振聋发聩。”发:启发。 聋:耳朵听不见声音。振:振动。聩(kuì愧):天生耳聋。 指声音大得使聋子和天生耳聋者都能听见,用以比喻惊人之言论能唤醒麻木的人。 黄爵滋(1793-1853年),字树斋,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授编修,迁御史。道光十年(1830年),他与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结宣南诗社,讲求经世之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任鸿胪寺卿(掌蕃客朝会吉凶吊祭事)。道光十八年(1838年),黄爵滋向宣宗道光帝上奏严禁鸦片烟的条陈,痛述鸦片毒害,提出禁烟、戒烟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并希望皇帝用像打雷的威力,令人触目惊心地震动起来,虽然长期沉溺于吸鸦片烟的人,也足以唤醒他的糊涂和麻木。

【出典】:

清史稿》卷378《黄爵滋传》11588页:“况我皇上雷霆之威,赫然震怒,虽愚顽沉溺之久,自足以发聋振聩。”

【例句】:

严复《救亡决论》:“今者,我欲与之为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吾欲大声疾呼,又恐骇俗而惊人。”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6章:“创办一个《民心日报》,想在舆论方面,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 郭沫若《洪波曲》3:“老教育家斩截地对我这样说,声音是这么刚健,像乡里老百姓说话的那样,而又那么的振聋发聩。”


并列 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言论文章唤醒头脑糊涂、是非不明的人。清·严复《救亡决论》:“今者,吾欲与之为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吾欲大声疾呼,又恐骇俗而惊人。”△多用于教育人的方面。→当头棒喝。也作“发蒙振滞”、“发矇振聩”、“昭聋发聩”、“振聋发聩”、“震聋发聩”。


【词语发聋振聩】  成语:发聋振聩汉语词典:发聋振聩

猜你喜欢

  • 重规迭矩

    规:圆规。矩:曲尺。规与规相重( ㄔㄨㄥˊ chóng 崇),矩与矩相迭。比喻彼此行动完全一致。《三国志.蜀志.卻正传》:“故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后多用以形容因袭重复

  • 百二河山

    同“百二山河”。明屠隆《昙花记.定兴开宴》:“间关誓死,收回百二河山。”【词语百二河山】  成语:百二河山汉语大词典:百二河山

  • 剑铗无家

    源见“冯驩弹铗”。谓怀才不遇,欲求改善。清尤侗《挽叶元礼舍人》诗之二:“刀镮有约劳思妇,剑铗无家泣老亲。”

  • 刀头剑首

    源见“盲人骑瞎马”。形容极其危险。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与次东坡狱中寄子由韵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头剑首度冬春,欲杀何当有百身。”并列 比喻危险之境遇。清·钱谦

  • 因鬼谒帝

    源见“食玉炊桂”。指难得相见。清王光承《与吴六益书》:“夫魏勃……乃旦旦而扫其舍人之门,因鬼谒帝,宜乎灌将军以勃为妄人也。”

  • 亭伯之辽东

    参见:亭伯去

  • 百中

    同“百发百中”。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宋黄庭坚《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读书开万卷,谋国妙百中。”【词语百中】   汉语大词典:百中

  • 淅矛头

    同“矛炊剑淅”。宋杨万里《秋怀》诗:“盖世功名吹剑首,平生忧患淅矛头。”

  • 盗怨主人

    同“盗憎主人”。汉刘向《说苑.敬慎》:“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见“盗憎主人”。【词语盗怨主人】  成语:盗怨主人汉语大词典:盗怨主人

  • 淇奥

    《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序》曰:“《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后以“淇奥”称颂辅佐国政有绩的人。《左传.昭公二年》:“自齐聘于卫,卫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