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忾,愤恨,愤怒。同仇敌忾,指共同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愤怒。公元前506年,吴王阖庐率师攻楚,长驱直入,七战破郢,楚昭王逃亡在外,楚臣申包胥步行至秦国首都咸阳,于宫门外痛器七天七夜,使得秦康公十分感动,为赋《无衣》,答应出兵相助。诗中称,谁说当兵无衣穿,我和你共穿一件袍。国家发兵去作战,咱们来修戈和矛,共同把敌人来打倒。又公元前623年,卫国宁武子出使鲁国。鲁文公设宴招待并在宴会上不适当地演奏周天子招待诸侯的乐曲,因此宁武子没有赋诗回答。鲁文公派人私下加以探问,宁武子告诉他,《湛露》是天子宴享诸侯之乐,表示诸侯应对天子效命,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敌人,而且献上自己的功劳。……现在我来通使贵国,以保持两国友好,承君王赐宴,岂敢以诸侯自居,触犯大礼以自取罪过。

【出典】: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例句】:

左传·文公四年》:“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于大礼以自取戾?’”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讷亲》:“金川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清·魏源《寰海十首》之十:“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


并列 同仇,共同对敌。忾,愤恨。怀着同样的仇恨共同对敌。语本《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又《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人所忾而献其功。”蔡敦祺《林则徐》(上):“虽说船坚炮利,但若我大清官民~,拼死一战,不令登岸,他船上水尽粮绝,不用我军杀他他渴也渴死,饿也饿死了。”※忾,不读作qì。△褒义。多用于对敌斗争方面。→同心戮力 ↔同室操戈。也作“敌忾同仇”。


同仇敌忾”表示对敌人共同一致地仇恨与愤怒。

“同仇”,共同仇恨,这很明白。为什么说同仇 “敌忾”呢? “敌忾”何义?

“忾”,从心、从气,谓气满胸臆,引申有 “愤怒”义。《说文·心部》: “忾,大息貌。”段注: “大息者,呼吸之大者也。”人在激愤时,呼吸急促,故有 “大息”的样态,这便是 “忾”所表示的意义。

左传·文公四年》: “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杜预注:“敌,犹当也; 忾,恨怒也。”知 “敌忾”为 “当恨怒”之义。

同仇敌忾”简言之为 “同仇当愤怒”。此语中 “敌”非 “仇敌”义,乃 “应当”义。


【词语同仇敌忾】  成语:同仇敌忾汉语词典:同仇敌忾

猜你喜欢

  • 害马

    《庄子.徐无鬼》:“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郭象注:“马以过分为害。”成玄英疏:“害马者,谓分外之事也。”后因以“害马”喻指有危害性的事物。晋孙绰《游天台山赋

  • 堂上五弦

    源见“武城弦”。称扬官吏重德治。唐独孤及《酬常郿县见赠》诗:“堂上五弦销暇日,邑中千室有阳春。”

  • 衣裳盟会

    同“衣裳之会”。南朝 梁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衣裳盟会,九合一匡,犹惭德斯礼也。”见“衣裳之会”。南朝梁·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九合一匡,犹惭德斯礼也。”【

  • 圣期

    《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汉王充《论衡.刺孟》:“五百年者,以为天出圣期也。”后遂以“圣期”为圣人出世的时期。南朝 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圣期缺中壤,霸功兴㝢

  • 舟居

    《南史.张融传》:“融字思光,弱冠有名,……融形貌短丑,精神清彻。……融假东出,武帝问融住在何处,答曰:‘臣陆处无屋,舟居无水。’后上问其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上大笑

  • 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见“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三家巷》26:“陈万利说:‘你们笑什么? ~! 你二姐夫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 四殆之叹

    汉.刘向《列女传》六《辩通》:“钟离春,齐无盐邑之女,自谒齐宣王,……今王之国,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仇……此一殆也;渐台五重,万人疲极,此二殆也;贤者伏匿於山林,谄谀者强於左右,此三殆也;饮酒沈湎

  • 羯鼓催春雷

    源见“催花鼓”。咏花事。清唐孙华《杨晚研翰林招同观杏花》诗:“灵妃一笑启玉齿,不须羯鼓催春雷。”

  • 汉月

    南朝 陈张正见《明君词》:“寒树暗胡尘,霜栖明汉月。”汉家或汉时的明月。借指故乡或祖国。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七:“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九:“万里隔关山,一心思汉月。”【词语汉

  • 抱瑟不吹竽

    唐韩愈《答陈商书》:“齐王好竽,有求仕于齐者,操瑟而往,立王之门三年不得入,叱曰:‘吾瑟鼓之,能使鬼神上下,吾鼓瑟合轩辕氏之律吕。’客骂之曰:‘王好竽而子鼓瑟,虽工,如王不好何?’是所谓工于瑟而不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