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咄咄书空

咄咄书空

源见“殷浩书空”。形容失意、懊恨之态。宋王楙野客丛书.殷浩失望》:“浩之出,不惟一事无立,而丧师辱国,殆有甚焉。朝野于是大失所望,削爵贬窜,固其宜也,而咄咄书空,不能自遣。”章炳麟《梁园客》诗自注:“〔梁鼎芬〕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


偏正 形容失志而恼恨的神态。据《晋书·殷浩传》载:“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经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章炳麟《梁园客》自注:“(梁鼎芬)既失态,有~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咄,不读作duó。△多用于失志方面。


【典源】《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duo) 咄怪事’四字而已。”《晋书·殷浩传》:“ (殷) 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今译】 晋代殷浩曾任中军将军,都督五州军事,后遭人诋毁而被贬黜,流放于信安。殷浩外表并无怨言,言谈如常,每日却常用手指在空中写字,人们奇怪,便偷偷观察,原来他反复写的只是“咄咄怪事”四个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内心怨愤不平,难以表述; 也用以指事物令人惊诧。

【典形】 咄咄书、咄咄书空、怪事咄咄、嗟咄咄、书咄咄、书怪、书怪事、书空、书空咄咄、书空独语、殷浩吟、殷郎咄咄、咄咄向空书、向空书咄咄、空中咄咄、咄咄自怜、咄咄书字、诧咄咄。

【示例】

〔咄咄书空〕 宋·陆游《杂咏》:“晚收咄咄书空手,却作腾腾任运人。”

〔怪事咄咄〕清·黄景仁《移树行》:“我思大风移木古所载,怪事咄咄曾废书。”

〔嗟咄咄〕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郎潜嗟咄咄,吏隐叹逡逡。”

〔书咄咄〕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书怪〕 清·唐孙华《恺功侍读用予赠夏重原韵》:“去去勿复言,咄咄休书怪。”

〔书怪事〕 宋·苏轼《杜介熙熙堂》:“咄咄何曾书怪事,熙熙长觉似春台。”

〔书空〕 唐·骆宾王《畴昔篇》:“画地终难入,书空自不安。”

〔书空咄咄〕 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殷浩吟〕 唐·张祜《送外生》:“偶作魏舒别,聊为殷浩吟。”

〔殷郎咄咄〕 明·徐渭 《蛙声》:“殷,郎咄咄书空易,汉吏期期奉诏难。”


【词语咄咄书空】  成语:咄咄书空汉语词典:咄咄书空

猜你喜欢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穷尽。 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变化了,就能畅通;畅通了,就能长久。语出《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宋.李攸《宋朝事实》卷六:“元符三年诏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

  • 白石烂

    源见“宁戚饭牛”。谓山石洁白耀眼。亦以代称《饭牛歌》。唐李白《南奔书怀》诗:“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词语白石烂】   汉语大词典:白石烂

  • 王郎坦腹

    同“坦腹东床”。宋黄庭坚《博士王扬休辗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王郎坦腹饭东床,太官分物来妇翁。”

  • 三都价

    源见“洛阳纸贵”。称誉作品深受众爱,价值甚高。清赵翼《晤钱竹汀宫詹话旧》诗之一:“故交也得馀光乞,一序《三都》价便增。”

  • 盖棺事方定

    《晋书.刘毅传》:“丈夫盖棺事方定。”“盖棺事方定”,是说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只有到生命终了时,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结论。后用为最后做出结论的语典,又凝缩为“盖棺论定”的成语形式。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七

  • 无如奈何

    参见:无如之何【词语无如奈何】  成语:无如奈何汉语大词典:无如奈何

  • 回眸之报

    同“龟酬孔”。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则回眸之报,不独著于前龟;清亮之音,讵专闻于往笛?”

  • 一客不犯二主

    见“一客不烦二主”。《西游记》3回:“悟空道:‘~。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词语一客不犯二主】  成语:一客不犯二主汉语大词典:一客不犯二主

  • 邪魔歪道

    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邪魔歪道弄来的东西,咱不稀罕!”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大婶生怕闺女看些邪魔歪道的小唱本。”见“邪魔外道”。杨朔《三千里江山》:“姚大婶

  • 梦泡

    同“梦幻泡影”。清赵翼《秋园预制敛具诗以调之》:“卓哉所见高,勘透梦泡理。”【词语梦泡】   汉语大词典:梦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