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比喻利害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曾借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之不听,致使虢失下阳之地。三年后,晋献公再次借道伐虢。宫之奇知道后,又向虞君进谏。他说,虢国是我国的领邦和屏障,虢如被灭,虞国也要跟着灭亡。俗话说,“唇亡齿寒”,正是指的我国和虢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虞君没有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当年冬,晋国在灭虢之后的还师途中,又顺便灭掉了虞国,应验了宫之奇的预言。

【出典】: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例句】:

战国策·韩二》:“唇揭者其齿寒。” 唐·卢照邻《五悲·悲穷通》:“毛落须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


并列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鳌拜:遏公啊,你要明白,我一旦倒台了,下一个就是你。~哪!”△描写关系密切。→唇齿相依 巢毁卵破 息息相关↔相忘江湖。 也作“唇竭齿寒”。


【典源】《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今译】 春秋时,晋侯又一次向虞国借道去攻伐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进谏说:“虢国是我国的邻邦; 虢国若亡,虞国也不保。不能迁就晋国的贪心而招致祸患。过去曾借路给晋,已经过分了,怎能再借呢? 谚语说‘颊骨与牙床相互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觉寒冷’,正好说明虞、虢两国的关系。”而虞公不听谏言,后晋借道先灭虢,返回时又灭虞。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彼此利害相关,互相紧密依存。

【典形】 齿寒、唇齿、唇齿国、唇亡、辅车、暮虢朝虞、唇亡齿枯、唇齿邦、唇齿累、忌唇齿。

【示例】

〔齿寒〕 清·王摅《落齿用昌黎韵》:“齿寒由唇亡,唇在今何恃。”

〔唇齿〕 唐·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唇齿国〕 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唇亡〕 清·黄遵宪《再述》之二:“岂有行人真坐罪,忍看邻国到唇亡。”〔辅车〕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处未加骈拇,于中或辅车。”

〔暮虢朝虞〕 金·元好问《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二:“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词语唇亡齿寒】  成语:唇亡齿寒汉语词典:唇亡齿寒

猜你喜欢

  • 乌焉亥豕

    见“鲁鱼亥豕”。

  • 裴公还带

    唐丁用晦《芝田录.裴度》载:传说唐代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三条玉带、一条犀带。这些珍贵物品是一个妇女为营救他父亲出狱特地向别人借的,不幸丢失。裴度在原地守候,一直等到这个妇女来寻找时还给了她。后以“裴

  • 鸾凤友

    同“鸾交凤友”。唐韩氏《婚宴集上索笔为诗》:“今日却成凤凰友,方知红叶是良媒。”【词语鸾凤友】   汉语大词典:鸾凤友

  • 金环探树

    源见“羊祜识金环”。迷信谓记得前世遗物。元柳贯《过铁峰书台》诗:“宝玦悬腰非少日,金环探树是前生。”

  • 悟仓鼠

    同“仓中悟”。宋黄庭坚《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时子听然笑,吾已悟仓鼠。”

  • 原宪室

    《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他住在鲁国,生活十分贫苦,吃的是野菜,穿的是粗布,住的是草屋,上

  • 饱醋生

    源见“尾生抱柱”。“饱醋”为“抱柱”之音讹。饱醋生,指尾生。亦用作守信男子的代称。元王实甫《破窑记》一折:“见二人衣冠齐整,鞍马非常,能偿个守蓝桥饱醋生,料强如误桃源聪俊俏刘郎。”【词语饱醋生】   

  • 天道无亲

    《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吾庸知天下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君与二三臣其戒之!”“天道无亲”,意谓上天公正,不偏袒亲私。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嗟尔百代,子子

  • 五里雾

    《后汉书.张霸传》附张楷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后汉张楷字公超,隐居弘农,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好道术,能为五里雾。后华山南有公超雾市(查阅后汉书、解释之)。旧以此用为神仙法术,或堕入迷惘之

  • 泣秋扇

    同“泣团扇”。唐李咸用《倢伃怨》诗:“不得团圆长近君,珪月鈋时泣秋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