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唇齿相依

唇齿相依

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鲍勋(?一226年),字叔业,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一带)人。初从曹操为中庶子,及曹丕即位,先后任侍中、御史中丞,以直言极谏被杀。文帝曹丕六年,(225年),曹丕想征伐东吴,和群臣商议。鲍勋当面进谏说:“我们屡次出兵而未能攻克他们,原因就在于东吴、蜀汉如唇齿般相互依存,互为救援,又有山河之险。往年赤壁之败,足为百世之戒。现在又要劳师击远,日费万金,国库为之虚耗,却使敌人得以逞威,我认为不可。”曹丕不仅不听,反而大怒,降了鲍勋的官。

【出典】:

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卷12第385页:“六年秋,帝欲征吴,群臣大议,勋面谏曰:‘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今又劳兵袭远,日费千金,中国虚耗,令黠虏玩威,臣窃以为不可。’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

【例句】:

晋书·杨骏传》:“今宗室疏,因外戚之亲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为援,所谓唇齿相依,计之善者。” 梁启超《论今日各国待中国之善法》:“日本为我东方兄弟唇齿相依之交。”


主谓 像嘴唇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水浒后传》第13回:“高丽王倒也识见宏伟,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不宜改图。”△描写关系密切。 →唇亡齿寒 巢毁卵破 ↔风马牛不相及 齿亡舌存。也作“唇齿相须”。


【词语唇齿相依】  成语:唇齿相依汉语词典:唇齿相依

猜你喜欢

  • 剑履上殿

    《后汉书.董卓传》:“寻进卓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谓经帝王特许,重臣上朝时可以不解剑、不脱履,表示殊荣。主谓 帝王特准大臣挂着剑、穿着鞋走上殿堂。形容对其待遇特别优厚。《史记·萧相国世家》:“

  • 训器

    《荀子.宥坐》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见敧器,“顾为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

  • 迷下蔡

    源见“东墙窥宋”。形容女子艳丽动人。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二:“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唐温庭筠《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诗:“苏小风姿迷下蔡,马卿才调似临邛。”【词语迷下蔡】   汉语大词典:迷下蔡

  • 沈约病

    同“沈郎病”。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沈约病多般,宋玉愁无二,清减了相思样子。”

  • 锋镝铸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迁宫中。”又,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收天下兵器,销毁

  • 殿试

    科举时代,天子亲试士于殿廷,称为“殿试”。唐武后天授元年(690)二月,武后策试贡人于洛阳殿,为殿试之始。宋开宝六年(973),宋太祖在讲武殿,复试进士宋准等,从此遂为常制。《明史.选举志》:“三年大

  • 乃心王室

    《尚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乃:你。王室:朝廷。后因以“乃心王室”比喻忠于朝廷。晋.陈寿《王国志.魏书.钟繇传》:“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宋.秦观《李泌

  • 青藜

    源见“青藜照阁”。指夜读照明的灯烛。宋王安石《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亦借指勤学苦读。明 孙仁孺《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亦借指读书人。明夏完淳《

  • 落茵堕溷

    源见“飘茵堕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沈砺《无题》诗之二:“落茵堕溷岂由天,都任封姨作簸颠。”

  • 川渟岳峙

    比喻人庄重严肃,操守不变。《晋书.隐逸传序》:“玉辉冰洁,川渟岳峙。”渟( ㄊㄧㄥˊ tíng 亭):水积聚不流。并列 川,本作“渊”,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 㑺,水积聚不流。水止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