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四战之国

四战之国

此典指乐闲对燕王姬喜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后以此典比喻兵家必争之地。乐闲,乐毅之子。乐毅曾率燕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城,燕惠王中了齐襄王的反间计,改用骑劫代替乐毅为将。乐毅害怕被杀害,就向西投降了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惠文王封乐毅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封号叫望诸君。后齐将田单战败燕将骑劫,全部收复齐国失去的城邑,燕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燕军又被齐军打败,为念乐毅在燕两代武功,仍封乐毅之子乐闲为昌国君。乐闲留在燕国三十多年,又换过了燕武成王、燕孝王两代燕王,到了燕王喜任用宰相栗(Lì丽)腹的计策,想去攻打赵国,就征询昌国君乐闲的意见。乐闲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那里的百姓熟悉军事,不能去攻打它。”燕王喜不听,便进攻赵国。赵国派廉颇反击燕军,在鄗(Hào号,今河北柏乡县北)地把栗腹的军队打得大败,活捉栗腹、乐乘。乐乘是乐闲的同宗族人。于是乐闲投奔赵国,赵军就包围了燕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燕国大量割地向赵国求和,赵军才解除包围退去。此典又作“四战之地”。

【出典】:

史记》卷80《乐毅列传》2435页:“燕王喜(战国末燕国最后国君)用其相栗腹之计,欲攻赵,而问昌国君乐闲。乐闲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赵。赵使廉颇(赵惠文王时任上卿〔高等爵位〕,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廉颇坚守三年,后因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为将,赵军大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廉颇率赵军战胜燕军,任赵相国,封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不得志,奔魏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击之,大破栗腹之军于鄗,禽(通“擒”,捉拿)栗腹、乐乘,乐乘者,乐闲之宗也。于是乐闲奔赵,赵遂围燕。燕重(zhòng众,多)割地以与赵和,赵乃解而去。”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或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偏正 四战,四面应敌。兵家指四面受敌之地。语出《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姚雪垠《李自成》卷2:“只要布德施仁,百姓拥戴,兵强粮足,处处制敌,便不怕河南是‘~’。”△用于描写场所。也作“四战之地”。


【词语四战之国】  成语:四战之国汉语词典:四战之国

猜你喜欢

  • 口中蚤虱

    比喻身陷绝境极易被消灭之人。《汉书·王莽传》: “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韩非子·内储说上》: “应侯谓秦王曰: ‘王得宛、叶、蓝田、阳夏,断河内,困梁郑,所以未王者,赵未服也。 &#

  • 迎风待月

    同“待月西厢”。明孟称舜《娇红记.密约》:“分明是迎风待月蒲东户,两下间偷吟诗句。”并列 指男女秘密约会。语本唐·元稹《会真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聊斋志异·黄九郎

  • 唾手可得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极容易得到。《水浒传》五八回:“只除非教呼延将军赚开城门,唾手可得。”《三国演义》七回:“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官场现形记》三六回:“自此唐二乱

  • 雀满门前

    同“雀罗门”。清吴兆骞《赠吴稚恭散骑》诗:“雀满门前翟氏悲,羊归陇上苏卿老。”

  • 不帝秦

    源见“鲁连蹈海”。谓誓死不屈服于强敌。苏曼殊《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诗:“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 萧何律

    《史记.萧相国世家》:“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顜,音jiǎng、jiào,明,直);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汉书.刑法志》:“汉初,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其后四夷

  • 鶢鶋悲愁

    源见“鲁禽情”。比喻违背本愿而忧愁不安。唐李白《大鹏赋》:“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

  • 炙鸡

    源见“炙鸡渍酒”。指上坟祭拜。明张煌言《祭定西侯张侯服文》:“徒深挂剑之怀,每阻炙鸡之愿。”【词语炙鸡】   汉语大词典:炙鸡

  • 太祖毁床

    明太祖朱元璋灭掉占据江州(今江西九江)称帝的汉王陈友谅后,有人向朱元璋进献陈友谅曾使用过的做工上好的镂金床,朱元璋看过床后感慨地叹道:“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溺器(用多种宝物装饰的便器)有什么不同啊!陈友

  • 华玉刻姬

    《太平御览》卷八十二“皇王部七”引《纪年》曰:‘后桀(即夏桀,为夏后氏末代亡国之君)命扁(扁,桀的带兵将领)伐山民(《楚辞.天问》所谓‘伐蒙山’即此),《艺文类聚》卷八十三引《纪年》作‘伐珉山’(《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