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康中兴
《左传.襄公四年》:“(魏绛)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作伪而不德于民……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夏后相(夏禹曾孙)被寒浞杀死,夏遂失国,夏臣靡拥立相子少康,灭寒浞之子,恢复夏朝而中兴国势。后用为咏中兴帝王之典。
唐.贾至《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诗:“夏康缵禹绩,代祖复汉勋。”
《左传.襄公四年》:“(魏绛)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作伪而不德于民……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夏后相(夏禹曾孙)被寒浞杀死,夏遂失国,夏臣靡拥立相子少康,灭寒浞之子,恢复夏朝而中兴国势。后用为咏中兴帝王之典。
唐.贾至《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诗:“夏康缵禹绩,代祖复汉勋。”
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谓云离开山洞本无心意。后以“出岫无心”谓顺随自然。宋 张抆《踏莎行》词:“出岫无心,为霖何意。都缘行止难拘系。”宋张炎《如梦令.浦明行径》词:“出岫
①见“随波逐浪②”。元·元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12出:“似这般失业,似这般~,忍冷耽饥。”②见“随波逐流”。元·杨慎《洞天玄记》3折:“只待~,成精作魅。”
《汉书.王莽传》:“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乱首垢面”,原是形容王莽头不梳,脸不洗,顾不得修饰仪容。后由此而演变出“囚首垢面”、“囚首丧面”。用为不修仪容的贬义之词。宋.苏洵《辨奸论》:“衣臣虏
源见“丰城剑气”。比喻慧眼能识埋没草野的人才。唐孟郊《赠李观》诗:“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古代谚语。形容强烈的乡土之情。语出《西游记》五回:“崩芭二将道:‘大圣在天宫,吃了仙洒仙肴,是以椰酒不甚美口。常言道:美不美,乡中水。’大圣就道:’你们就是亲不亲,故乡人。’”明.罗懋登《西洋记通俗演
《礼记》卷二《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将母亲的灵柩合葬在防地的先考墓中。然后说:“我宦游四方,是个东西南北
源见“菽水承欢”。谓只要博得父母欢心,虽供粗食也胜过五鼎美食。宋苏轼《送程建用》诗:“先生本舌耕,文字浩千顷……辛勤守一经,菽水贤五鼎。”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话的意思是说:周代的典章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两代而建立的,其文盛大美好,因此极表赞成拥护。后因用以比喻思慕、学习古代的典章制度。
《汉书.李寻传》:“屋大柱小,可为寒心。唯陛下亲求贤士。”颜师古注:“言天下事重大,臣之任当得贤能者。”后因以“柱小倾大”喻指能力小者承担重任必出危险。南朝 宋谢灵运《陇西行》:“柱小倾大,绠短绝泉。
原作“相待如宾”,原指夫妻间相互尊敬,后也泛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晋文公末年,晋大夫胥臣出使途中路过冀地,看到冀缺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相待如宾。胥臣和他一起回来并向晋文公推荐了冀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