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夏虫不可语冰

夏虫不可语冰

庄子.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是北海若开导河伯的一段话,意思是说对井蛙不能说海如何的大,因为它拘限于废井没有见过海;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说冰是什么东西,因为它没有在冬天生活过;对于心中只有歪曲主张的人,也不能对他讲什么道义,因为他没有受过教育。后因以“夏虫不可语冰”比喻人孤陋寡闻,不通晓时务。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郎如此眼光浅,真是夏虫不可语冰。”


主谓对夏天的虫不可以与之谈冬天的冰。比喻见闻短浅,不达时务的人。语本《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手教也。”△常用于指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夏虫不可语寒 夏虫不可言冰。也作“夏虫疑冰”、“夏虫语冰”。


【典源】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译】 井里的蛙不能与它谈大海的事,因为受了地域的局限; 夏天生长的昆虫不能与它讲冰的形状,因为受了时间的限制,偏陋的人不能与他谈论正道,因为他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见闻短浅,无法理喻。

【典形】 虫疑冰、虫语夏时冰、难与夏虫语、夏虫冰、夏虫疑冰、疑冰之虫、休遣夏虫知、冰有夏虫识、夏虫那知冰。

【示例】

〔虫疑冰〕 宋·王安石《同王濬贤良赋》:“谅能学此真寿类,世论妄以虫疑冰。”

〔虫语夏时冰〕 明·徐渭《次许口北招集之作》:“鸿留泥上雪,虫语夏时冰。”

〔难与夏虫语〕 宋·陆游《道室杂咏》之三:“冰霜难与夏虫语,晦朔岂容朝菌知。”

〔夏虫冰〕 清·唐孙华 《早秋杂兴》:“世上竞趋宵蚋火,人间难语夏虫冰。”

〔夏虫疑冰〕 晋·孙绰 《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疑冰之虫〕 唐·王维《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浅智胜疑冰之虫,微戒愈溺泥之象。”


【词语夏虫不可语冰】  成语:夏虫不可语冰汉语词典:夏虫不可语冰

猜你喜欢

  • 斩祛

    《左传.僖公五年》:“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注:公,指春秋晋献公。寺人,即宦官;披,人名,即勃鞮。蒲,晋地名,在今山西?县西北)。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注:校,抵抗)。’乃徇(注:当众宣示)曰:‘校

  • 雕虫小事

    同“雕虫小技”。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于稹。尝以为雕虫小事,不足以自明。”见“雕虫小技”。【词语雕虫小事】  成语:雕虫小事汉语大词典:雕虫小事

  • 髻角

    源见“羁角”。古代指男孩的发髻。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欢郎〕须臾至,髻角儿如鸦头绪儿白;穿一领绸衫,不长不短,不宽不窄。”【词语髻角】   汉语大词典:髻角

  • 竹苞松茂

    《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相传这是周宣王建造宫殿时唱的诗,以颂扬王室家族之兴旺。旧时也作为新屋落成和祝人长寿的颂词。后因以“竹苞松茂”作为形容家族兴旺和祝人长寿之典故。明.范世彦《

  • 阁束

    源见“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宋苏轼《赠治易僧智周》诗:“阁束九师新得妙,梦吞三画旧通灵。”宋俞文豹《吹剑四录》:“而好高者以人微而嘲玄,好奇者以文多而阁束。”【词语阁束】   汉语

  • 荆山待价

    源见“和氏之璧”。谓怀才待遇。宋刘筠《许洞归吴中》诗:“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

  • 蘼芜山下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卷一《古诗八首》其一:“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古诗有吟咏弃妇上山采蘼芜(芎劳的苗)时遇到故夫的事。后遂用为咏弃妇之典。唐.刘损《愤惋诗三首》(其一)

  • 枕戈泣血

    《宋书.桂阳王传》:“乐毅归赵,不忍谋燕;况孤子礼则君臣,恩犹父子者乎。所以枕戈泣血,祇以兄弟之仇尔。”枕戈:头枕兵器。泣血:哭得眼里流出血来。形容极度哀伤,枕戈而泣,眼中流血。后因以“枕戈泣血”为时

  • 尺二冤家

    五代时后周书画家杨凝式对书画的戏称。尺二:指一尺二寸宽的纸轴。宋代陶穀《清异录.文用》:“少师杨凝式,书画独步一时,求字者纸轴堆叠若墙壁。少师见,则浩叹曰:‘无夸许多债主,真尺二冤家也。’”偏正 尺二

  • 鹄鼎

    《楚辞.天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帝乃绛观,下逢伊挚。”注引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后帝谓殷汤也。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事于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缘,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