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失真

失真

指左丘明恐怕失去《春秋》之真实内容,而写成了《左氏春秋》。左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春秋时鲁国人,曾任鲁太史(管起草文书、记载史事、天文历法、祭祀等),双目失明,相传他著有《国语》一书,记载春秋时期之各国史。孔子为了阐明帝王之道,曾干求过七十多个国君,但都没有受到信用。孔子因此往西去观览周室的图籍,论列历史的记录和旧日的传闻,从鲁国(春秋鲁国故地指今山东泰山以南汶、泗、沐、沂水流域)的史记出发而编成《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到鲁哀公获麟之年(前481年)。他简约史籍文辞,删去繁琐重复之处,以制定义理与法度,从而使得王道完备,人事通彻。孔子的七十多个弟子接受了他亲口传授的意旨,因为其中有批评、规劝、褒扬、隐讳、贬抑、损伤的文辞,不可以在书面上表现出来。鲁国有才德的左丘明担心孔子的弟子们各自坚持不同的思想和理论,各持己见,而失去《春秋》的真实内容,因此他按照孔子编的史记,详细地记述自己的见解,写成了《左氏春秋》。后以此典比喻失去本意,或指失去真实内容。

【出典】:

史记》卷14《十二诸侯年表》509、510页:“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孔子周游不及十国,“干七十余君”是夸张说),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jiā家,通透)。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旨,为有所刺、讥(规劝)、褒、讳、挹(yì益,通“抑”)、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据《春秋》所编之编年史)。”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充传》:“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箸《论衡》85篇,20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唐·李白《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朴散不尚古,时讹皆失真。” 唐·李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水传刻肥失真。”


【词语失真】   汉语词典:失真

猜你喜欢

  • 南冠客

    同“南冠”。明唐顺之《永年公馆夜宿》诗:“栖迟异域南冠客,嘹唳长风北雁声。”清颜光敏《送朱锡鬯之济南》诗:“讼庭尚有南冠客,莫向燕台思故人。”自注:“时亭林以诏狱在济南。”【词语南冠客】   汉语大词

  • 裂裳

    同“裂裳裹足”。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去日应悬榻,来时定裂裳。”【词语裂裳】   汉语大词典:裂裳

  • 舍生取谊

    见“舍生取义”。《汉书·叙传上》:“保身遗名,民之表兮;~,亦道用兮。”谊,同“义”。【词语舍生取谊】  成语:舍生取谊汉语大词典:舍生取谊

  • 漆身报德

    源见“漆身吞炭”。谓舍身报恩。唐李商隐《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有抱树辞荣之节,有漆身报德之风。”

  • 冰下语

    同“冰言”。明汤显祖《紫箫记.巧探》:“昔作花卿妾,今作李郎媒,好将冰下语,去问月老来。”

  • 慰情聊胜无

    晋陶潜《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原为宽慰柴桑令刘程元生女未生男之语,后当作生女自慰之言。沈昌直《丁已消夏杂吟》之十二:“有女垂髫方十四,读书差喜未模糊。偶将诗句教吟咏,亦是慰情聊胜无。

  • 原室

    同“原宪室”。清钱谦益《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五日谒孔林越翼日谒先圣庙恭述一百韵》:“原室惟环堵,颜瓢可乐饥。”

  • 璇星

    《太平御览》卷九六六引《春秋运斗枢》:“琁星散为橘。”琁,同“璇”。后因以“璇星”指橘。清周亮工《橘》诗:“于野璇星大,过淮枳树新。”【词语璇星】   汉语大词典:璇星

  • 衣不重裘,食不兼味

    《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奢侈之风乃是亡国败家的祸根,晋文公为了扭转晋国公卿官僚的这种腐败风气,故自己带头实行节俭。旧因用

  • 丝萝约

    源见“丝萝”。指婚约。清钱泳《履园丛话.以诗存人》:“空负丝萝约,兰闺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