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愿之求

如愿之求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庐陵欧明,从贾客,道经彭泽湖。每以舟中所有,多少投湖中,云:‘以为礼。’积数年。后复过,忽见湖中有大道,上多风尘。有数吏,乘车马来候明,云:‘是青洪君使要。’须臾达,见有府舍,门下吏卒,明甚怖。吏曰:‘无可怖。青洪君感君前后有礼,故要(音yāo,同邀)君。必有重遗(wèi,赠)君者。君勿取,独求‘如愿’耳。’明既见青洪君,乃求‘如愿’。使逐明去。如愿者,青洪君婢也。明将归,所愿辄得,数年,大富。”

旧题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如愿”:“有商人过清湖,见清湖君,君问所需,商曰:但乞如愿。君许之,果得一婢。如愿即其名也。商有所求,悉能致之。后因正旦(正月初一),如愿晚起,商人挞之,走入粪壤(可作肥料的灰土)中不见。今人正旦,以细绳系绵人投粪扫中,云乞如愿。”

此事又见唐.徐坚《初学记》卷十八引《录异传》,《太平广记》卷二九二“欧明”引《博异录》。

“如愿”的故事,广泛流行于晋和南北朝时。说的是从前庐陵地方,有一个商人欧明,每逢船经过彭泽湖时,常投一点东西给湖神。一次,他又从湖中经过,忽然湖水中现出一条大道,湖神派了车马官员前来迎接他,要报答他的恩德。到了水府,湖神问他要什么,欧明说只要“如愿”就够了。湖神便把婢女“如愿”赐给他。带回家后,果然事事如愿,不几年,欧明便成了富翁。

后因以此用为祝愿事事如愿的典故,“乞如愿”便演变成为除夕或元旦祝新年如意的风俗。

宋.黄庭坚《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答》诗:“政当为公乞如愿,作笺远寄宫亭湖(宫亭湖,据《荆州记》说即彭泽湖,宫亭即彭蠡泽)。”(见《豫章集》卷三)

宋.范成大《打灰堆词》:“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如愿。”(见《石湖集》卷三十)


猜你喜欢

  • 孟德曜

    同“孟光”。明高启《死亭湾》诗:“谁知孟德曜,元在尔东邻!”

  • 鳞萃比栉

    犹鳞次栉比。夏仁虎《旧京琐记.城厢》:“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顾绣荷包诸肆,鳞萃比栉,朝流士女日往游观,巷外车马日甚。”见“栉比鳞次”。夏仁虎《旧京琐记·城厢》:“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顾绣荷包诸

  • 情种

    指感情特别丰富的人。清代郑方坤《五代诗活.李后主》引《花草蒙拾》:“春花秋月诸词,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一帖,同是千古情种。”【词语情种】   汉语大词典:情种

  • 凝霜木稼

    《旧唐书.让皇帝宪纪》:“让皇帝宪,本名成器,睿宗长子也……(开元)二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树,时学者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此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宪见而叹曰:‘此俗谓树稼者也。谚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疾:强。 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未加强,但听得更清楚。 比喻有所凭藉,效果自异。语出《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史记.游侠列传.序》:“此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

  • 曹娥篆

    同“曹娥碑”。唐刘长卿《送荀八过山阴旧县兼寄剡中诸官》诗:“旧石曹娥篆,空山夏禹祠。”

  • 留香

    《隋书.长孙晟传》:“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

  • 异口同音

    也作“异口同声”,形容大家的说法完全一致。庾炳之(388-450年)颖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初为祕书、太子舍人。后迁吏部尚书,参与机密,一时权倾朝野,内外归附。庾炳之性强急,喜怒露于辞色。素无学识,

  • 老马知道

    同“老马识途”。唐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诗之一:“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词语老马知道】  成语:老马知道

  • 鲁连书

    源见“一箭下聊城”。借指高超的谋略。唐钱起《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诗:“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词语鲁连书】   汉语大词典:鲁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