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西施”。指君主惑于女色,荒废朝政,国败身亡。唐罗隐《西施》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典源】《吴越春秋》卷九:“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
同“融会贯通①”。秦牧《艺海拾贝.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发扬创造性。”见“融会贯通①”。秦牧《艺海拾贝·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
同“天笑”。明袁宏道《桃花流水引》:“乍来不识天颜笑,只道频嘘列缺光。”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东汉.赵岐注:“离娄者,古之明目者,盖以为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使离娄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子犯以璧授公子(重耳)曰:‘臣负羁线,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子犯,是晋公子重耳(晋
源见“七步成诗”、“抱蔓摘瓜”。喻亲属相残。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六章:“或兄弟争国,煎豆摘瓜。”并列 比喻同胞骨肉相残。康有为《大同书》甲部6章:“或兄弟争国,~,而建文之仁,金川门改为僧。”△贬义。
元.无名氏《争报恩》一折:“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因以“日久见人心”形容相处的时间长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才能了解人的心地如何。《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
同“三神山”。唐刘禹锡《怀妓》诗之四:“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清黄遵宪《和沈子培同年》:“缥缈三山信徐巿,横纵六里听张仪。”【词语三山】 汉语大词典:三山
源见“漫郎”。又唐元结《漫歌八曲》序:“壬寅中,漫叟得免职事,漫家樊上,修耕钓以自资,作《漫歌八曲》。”后因以“漫叟”称元结,亦指放纵无拘束的老人。清钱谦益《瞿五丈星卿挽词》之二:“宦况萧闲如漫叟,家
同“驱石”。《西湖二集.马神仙骑龙升天》:“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词语驱山】 汉语大词典: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