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李善注:“丁年,谓丁壮之年也。”按《史记.律书》:“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丁年为丁壮之年,李善注即据此。又称成年的男子为“丁男”,成年的女子为“丁
源见“夫子墙”。比喻老师道德学问造诣极高。清李渔《比目鱼.入班》:“遥盼着优师仞墙,比龙门还加向往。”
源见“陶令归去来”。本指陶潜。亦以美称地方官或喻指高士隐者。唐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诗:“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词语陶令】 汉语大词典
源见“鼓盆”。指丧妻。清林寿图《感逝》诗之一:“昔者漆园叟,箕踞歌鼓盆。”
同“五日京兆”。宋苏轼《留别登州举人》诗:“莫嫌五日匆匆守,归去先传乐职诗。”
《南史.王僧虔传》:“僧虔,僧绰弟也。父昙首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僧绰採蜡烛珠为凤凰,僧达夺取打坏,亦复不惜。……或云僧虔探烛珠为凤凰,弘(为僧虔之伯父)称其长者云。”《南齐书.王僧虔传》作“弘
同“歃( ㄕㄚˋ shà 霎)血”。古人会盟时,以牲血涂于口旁,表示守信。《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又《汉书.王陵传》:“始与高祖唼血而盟,诸君
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得着。 形容古代农村社会景象。语出《老子》八0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淮南子.齐俗训》:“是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而足
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载周代“有逃债之台”,唐颜师古注引汉服虔语:“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战国时,周赧王负债甚多,无法归还,被债主逼迫得躲在台上,不敢
指殷末的三个大臣微子、箕子、比干。《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何晏《集解》:“仁者爱人,三人行异而同称仁,以其俱在忧乱宁民。”汉代扬雄《解嘲》:“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