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孺子牛

孺子牛

左传.哀公六年》:“冬十月(公元前四八九年冬天,此时正是齐晏孺子元年冬。齐景公少子荼于公元前四九〇年秋被高昭子、国惠子承景公遗命先立为国君,群公子相继外逃避难。)丁卯(二十四日),立之(公元前四八九年六月,鲍牧、田乞杀高昭子、国惠子。八月田乞自鲁召回公子阳生,十月,立阳生为君,是为齐悼公。)。将盟(指将与诸大夫盟会而宣布立君之事),鲍子(即鲍牧)醉而往。其臣差车鲍点(差车,管车的官;点是鲍牧手下的臣子)曰:‘此谁之命也(鲍子已醉,故他的手下人向陈子提出质问)?’陈子(陈僖子)曰:‘受命于鲍子。’遂诬(虚构以欺人。因见鲍子醉,故假说,以压制鲍点的责难,达到成事的目的。)鲍子,曰:‘子之命也!’鲍子曰:‘女(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按:齐景公爱荼母,又爱荼,曾自己当作牛,口衔绳索,令荼骑着玩耍。孺子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掉下来,绳子把景公的牙齿折断了。)而背之也?’”

春秋时,齐景公死后,少子荼先被立为国君。后鲍牧、田乞杀死拥立荼的大臣,田乞又立齐悼公为君。鲍牧与齐悼公(阳生)本有隙,因为立阳生的事田乞等没有和他商议,陈僖子又假托他的名义,引起他的反感。故不同意立悼公。于是,他便提出齐景公爱少子的事加以回驳,意思是说这样做违背了先君之命。

“孺子牛”原指齐景公,意在表现对幼子的宠爱。近世常以此比喻为大众谋利益而不惜献身的人。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偏正 孺子,小孩,儿童,泛指人民群众。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语出《左传·哀公六年》:“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鲁迅《集外集·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褒义。多用于描写无私奉献。


孺子牛”借喻甘为人民大众效劳的人。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集外集· 〈自嘲〉诗》)

春秋时期,齐景公甚为疼爱儿子荼,有次爬在地上当牛让儿子牵着玩,结果儿子不小心跌倒了,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也拉折了。《左传·哀公六年》: “女 ( 汝、你) 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手?”杜注: “孺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

后世 “孺子牛”一语便流传下来。

为什么称 “孺子”呢?

孺子”,指未成年的幼儿,如言 “妇孺”,即指妇女、儿童。《说文·子部》: “孺,乳子也。”段注: “以迭韵为训。凡幼者曰孺子,此其义也。”

因此,“孺子牛”即言为小孩当牛,借喻为甘心情愿为他人效劳之意。

至于墓碑上 “老孺人”所指,则为旧时对已故妇人的尊称,而非 “乳子”、儿童之义。《礼记·曲礼下》: “天子之妃曰后 ( 皇后) ,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明清时七品 “芝麻官”之母或妻封号为 “孺子”,后则通用为妇人之尊称。


【词语孺子牛】  成语:孺子牛汉语词典:孺子牛

猜你喜欢

  • 青田翁

    同“青田鹤”。明陶宗仪《辍耕录.雕传》:“闻蓬莱之巅,有胎仙焉,胎仙名鹤,号青田翁。”【词语青田翁】   汉语大词典:青田翁

  • 安仁鬓

    同“安仁愁鬓”。唐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诗:“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

  • 尘缁

    源见“京洛尘”。指尘污,污垢。南朝 宋鲍照《绍古辞》之二:“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捣治;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缁。”【词语尘缁】   汉语大词典:尘缁

  • 株送徒

    让犯罪的人互相牵引株连,以便最后找出首犯,称“株送徒”。《史记.平准书》:“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弋猎博戏,乱齐民。及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命曰‘株送徒’,入财者得补郎。”司马贞《索隐》:“先至之

  • 楚歌不竞

    源见“南风不竞”。谓南音衰微,气势不振。清杜文澜《忆旧游.与蒋鹿潭话黄鹤旧游》词:“自战鼓西来,楚歌不竞,望断空楼。”

  • 口中雌黄

    象用雌黄涂改错字一样,随口更正不妥当的言论。《文选》卷五五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李善注引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亦见《晋书.王衍传

  • 角巾折

    源见“林宗折巾”。指外出遇雨。唐钱起《酬刘员外雨中见寄》诗:“惭君角巾折,犹肯问衡闱。”

  •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

    度( ㄉㄨㄛˊ duó ):丈量,计算。铢:古衡制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一寸一寸地量,量到一丈,定还短缺点;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定还多余点。 比喻行事要从大处着眼,不宜只对小事认真明察

  • 迂直之计

    《孙子.军争》:“军事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迁直之计者也。”大意是距离敌方远,本是战争中的不利因素,但可以此麻痹敌人,使敌人没有准备,然后从间道出奇兵,给

  • 负手之歌

    源见“夫子梦奠”。指临终前的咏歌。南朝 宋慧琳《新安寺释玄运法师诔》:“启训之缘有限,负手之歌会终。”【词语负手之歌】  成语:负手之歌汉语大词典:负手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