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安土重迁

安土重迁

旧时指一般人安于故乡,不轻易迁居到别地。《汉书.元帝纪》:“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诏:皇帝的命令。


并列 安居于故土,不愿轻易迁移。语出《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三国志·魏书·袁张涼国田王邴管传》:“夫民~,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勤,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重,不读chóng。 △描写安于故土。 →安土重居 ↔四海为家。也作“安故重迁”、“安土恋本”、“怀土重迁”。


解释安土:安于故土。重:以……为重,舍不得。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东汉元帝时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农民纷纷破产,有的投入田庄,沦为佃客和奴隶,有的成为国家佃农,有的成为流民。这样一来,这些人原来所承担的租税赋役,都转嫁到了自耕农身上。同时,由于政治腐败,官吏贪残,天灾频繁,各地不断暴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元帝以德教治国,以期缓和社会矛盾。

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九月,汉元帝下令撤销了一些墓园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十月,又下令撤销了各郡国祖庙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当元帝自己在渭城县的陵墓修建开始后,又下诏说:“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是百姓的本性,这如同骨与肉相互依附一样。最近官府用大臣侍奉君主、儿子侍奉父亲的道理,报请从各郡国迁移部分居民来侍奉这个陵园,这样做会使得百姓们远远地抛弃了祖先的坟墓,破产失业,亲戚别离,人人怀上思慕故土之心,家家产生不安的气氛。如果这样,东部地区就会遭受人为的损耗,关中地区又会增添无以聊生的百姓,这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接着,汉元帝又下令撤销了为父母陵园设置的护墓及祭祀人员。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反义志在四方

例句

唐淑贞毕竟算是跑过滩的,见识比她安土重迁的母亲强多了。


【词语安土重迁】  成语:安土重迁汉语词典:安土重迁

猜你喜欢

  • 筑舍道傍

    同“筑室道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胡三省注:“《诗》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见“筑室道谋”。傍,旁边。【词语筑舍道傍】  成语:筑舍道傍汉语大词

  • 马语

    《太平御览》卷八九七引《论衡》:“广汉翁伟能听鸟兽之音。(尝)乘蹇马之野,而田间有放马者,相去数里,鸣声相闻。翁伟谓其御曰:‘彼放马目眇。’其御曰:‘何以知之?’曰:‘骂此辕中马蹇马,蹇马亦骂之曰眇马

  • 能言者未必能行

    能够说得头头是道的人,未必能够实行。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薄少恩亡

  • 潭府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潭潭,深邃貌。后因以“潭府”尊称他人的居宅。《西游记》四八回:“今日有缘得寓潭府。”《红楼梦》三三回:“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词语潭府】   

  • 得失相半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市西)人。三国时吴名将。吴主孙权嘉禾二年(230年),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今安徽六安一带)山越,当地百姓们纷纷逃散,诸将

  • 妇姑勃谿

    《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妇姑,媳妇与婆婆;勃谿,家庭中争吵。后用为内部斗争的典故。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

  • 孔坐

    源见“北海尊”。指雅集饮宴。唐李峤《酒》诗:“孔坐洽良俦,陈筵几献酬。”

  • 非熊卜

    同“非熊兆”。宋晁端礼《一丛花》词:“渊明元与世情疏,松菊爱吾庐。他年定契非熊卜,也未应、鹤发樵渔。”【词语非熊卜】   汉语大词典:非熊卜

  • 明月珠

    参见:隋侯珠【词语明月珠】   汉语大词典:明月珠

  • 勒殊功

    同“勒铭燕然”。唐秦韬玉《边将》诗:“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