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中无历日

山中无历日

唐代太上隐者《答人》诗:“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是说因隐居深山,隔绝人世,忘却了时日。


猜你喜欢

  • 宣室召

    《汉书.贾谊传》:“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史记.屈原

  • 河阳潘令

    源见“河阳一县花”。指潘岳,泛指善于治理地方的官吏。清袁枚《秦淮杂诗》之十一:“拟奏尊官乞恩假,河阳 潘令种花忙。”

  • 雁字

    同“雁足书”。宋晏幾道《南乡子》词:“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词语雁字】   汉语大词典:雁字

  • 狂奴如故

    同“狂奴故态”。清钱谦益《寄长安诸公书》:“又谓谦益狂奴如故,倔强犹昔,从此当拆皮为纸,刺血为墨,涕泪悲泣,归命投诚。”

  • 褚公齿冷

    《南齐书.乐颐传》:“隆昌末,预谓丹阳尹徐孝嗣曰:‘外传藉藉,似有伊周之事,君蒙武帝殊常之恩,荷托付之重,恐不得同人此举。人笑褚公,至今齿冷。’”褚公指褚渊。渊原是南朝宋武帝驸马,累官至尚书右仆射、中

  • 不识之无

    连最简单的之和无字都不认识。比喻不识字,或文化水平很低。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参见“诗入鸡林”条。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始生七月便能认识“之”、“无”二字。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不识之无”

  • 大时不齐

    大时:指天时下齐:统一,一致。 天时并不齐一,春夏秋冬四季,作物有生有死。 表示不齐是事物的本性。语出《礼记.学记》:“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孔颖达疏:“大时不齐者,大时,

  • 十裂

    《晋书.何曾传》:“然性豪奢,务在华侈。帷怅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何曾食蒸饼须坼裂成十字纹方吃。后称炊饼熟透出现十字纹为“十裂

  • 孝尼伤

    源见“广陵散”。感叹技艺绝传。明袁宏道《舟中与诸上人谈亡友潘雪松事》诗:“司马也须杨恽在,《广陵》终作孝尼伤。”

  • 箪食之恩

    源见“灵辄扶轮”。喻指微小的恩惠。明 邵璨《香囊记.酬恩》:“漂母拯饥,曾以千金之报;翳桑饿士,犹怀箪食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