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公启事

山公启事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山涛传》(卷四三):“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唯才,不遗疏远卑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晋时山涛为吏部尚书,廉正无私,举荐官缺都能合理,时称“山公启事”。后因以用为选贤任能的典故。

唐.李商隐《题宇文中丞》诗:“最望山公启事来。”


主谓 山公,晋山涛。山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必拟题目考核并加评论后,上报任用。借指举贤荐能,知人善任,亦指荐贤的公文。语本《晋书·山涛传》:“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问,然后显奏……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来。”△褒义。用于人事方面,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卑贱之举。→名贤启事 山公启


【典源】《晋书·山涛传》:“ (山)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今译】 晋代山涛 (字巨源) 任吏部尚书,他甄别荐拔隐居贤才,广泛搜求有识之士,所表彰征召的三十多人,都有真才实学,闻名于世。对此,人们钦慕崇尚,选官的风气也为之一新。后山涛又主管甄选官吏达十几年,每当官职缺任,他总是推荐数人,当了解皇帝的意图后才正式上奏,供帝王选录。山涛对所荐拔的人均加以评论品题,当时人称为“山公启事”。

【释义】 后以此典指选贤举能,知人善任。

【典形】 名贤启事、山公启事、山涛鉴、山涛之启、选在山涛、公才山吏部、山公启、急士如拾珍。

【示例】

〔名贤启事〕 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巨源当日称知己,误玷名贤启事中。”

〔山公启事〕 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山涛鉴〕 唐·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山涛之启〕 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东京鼎实,先加邓之动; 西晋官人, 多用山涛之启。”

〔选在山涛〕 唐·白居易《王承林可安州刺史制》:“汉择名儒,任先疏广;晋求耆德,选在山涛。”


【词语山公启事】  成语:山公启事汉语词典:山公启事

猜你喜欢

  • 彼有其具

    《三国志.蜀书.简雍传》:“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也。……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

  • 焚如之灾

    偏正 火灾。语本《易经·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注:“其明始进,其炎始盛,故曰焚如。”晋·陶潜《示庞主簿邓治中》诗:“炎火屡焚如。”△贬义。多用于灾害方面。

  • 攀丹桂

    源见“郤诜丹桂”。喻指求取科举功名。唐黄滔《寓题》诗:“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 一冠神虎悬

    源见“挂冠”。谓辞官退隐。神虎,即神武。明徐渭《乐闲园》诗:“一冠神虎悬薇幕,五树鸣蝉种柳门。”

  • 阿修罗战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心生瞋恚,与四兵往攻帝释,立大海水,踞须弥顶,九百九十九手同时俱作,撼喜见城,摇须弥山,四大海水,一时波动。释提桓因惊怖惶懼,靡知所趣。时宫有神白天王言:莫

  • 裂土

    同“列土”。《后汉书.陈蕃传》:“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纪其功。”《新唐书.李百药传》:“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词语裂土】  

  • 汉腊祭

    《后汉书.陈宠传》:“宠曾祖父咸,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及莽篡位,召咸以为掌寇大夫,谢病不肯应,时三子参、丰、钦皆在位,乃悉令解官,父子相与归乡里,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腊。人问其故,咸曰:‘我先

  • 光阴似箭

    前蜀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后以“光阴似箭”形容时光易逝。《西游记》九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主谓 比喻时间迅速流逝。语本唐·韦庄《关河道中》

  • 解剑

    源见“季札挂剑”。表示对亡友怀念,信守心中许诺。南朝 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清魏耕《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词语解剑】   汉语大词典:解剑

  • 竹马交迎

    《后汉书.郭伋传》:“乃调伋(字细侯)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始至行部,到西河 美稷,有童儿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