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嵇康羡王烈

嵇康羡王烈

源见“王烈髓”。指希冀得道成仙。宋苏轼《石芝》诗:“亦知洞府嘲轻脱,终胜嵇康王烈。”


【典源】 晋·葛洪《神仙传·王烈》:“王烈者字长休,邯郸人也,常服黄精及铅,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行步如飞。……中散大夫谯国嵇叔夜,甚敬爱之,数数就学。共入山,游戏采药。后烈独之太行山中,忽闻山东崩,地殷殷如雷声。烈不知何等,往视之,乃见山破,石裂数百丈,两畔皆是青石。石中有一穴口,才阔尺许,中有青泥流出如髓,烈取泥试丸之,须臾成石,如投热蜡之状,随手坚凝,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烈合数丸,如桃大,用携少许归。乃与叔夜曰:‘吾得异物。’叔夜甚喜,取而视之,已成青石, 击之䃅䃅如铜声。”《晋书·嵇康传》:“ (嵇) 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今译】 魏时王烈字长休,常服食黄精、铅等药物,据说已三百余岁,但容貌仍很年轻,登山涉水,走路如飞。嵇康 (字叔夜) 十分敬慕他,多次跟他学道。两人共入山,游玩采药。后来王烈独自入太行山,听到轰然山崩,他急忙去看,见山裂开几百丈,两边都是青石。当中有一穴口,中间有青泥流出像骨髓一样,王烈取泥团团看,一会儿就变成石头,如同团热蜡似的,气味像粳米饭,吃起来也是米饭的味道。王烈团了几个桃大的丸子,带回给嵇康,说:“我得了奇物。”嵇康非常高兴,等取出看时,已变成青石。《晋书·嵇康传》又说: 王烈与嵇康共入山,王烈得到石髓像糖饴似的,自己服食了一半,留一半给嵇康,可是已经凝固为石了。又在石室中见到一卷仙书,呼唤嵇康一起去取,则已经不见。王烈叹息说:“叔夜有求仙得道的志向但没有机遇,这是命啊!”

【释义】后以此典表现道家服食,求仙得道; 或指无缘得道; 也用以借指朋友间交往馈赠。

【典形】逢石髓、嵇康羡王烈、留石髓、青泥、石髓、王烈髓、握石髓、于仙绝缘、无道骨、山中石髓、石髓香。

【示例】

〔逢石髓〕 唐·骆宾王《秋日仙游观赠道士》:“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嵇康羡王烈〕 宋·苏轼《石芝》:“亦知洞府嘲轻脱,终胜嵇康羡王烈。”

〔留石髓〕 宋·苏轼《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倘容逸少问金堂,记与嵇康留石髓。”

〔青泥〕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游仙》:“白石香新芋,青泥美熟芝。”

〔石髓〕 唐·陈子昂《酬田逸人见寻不遇》:“石髓空盈握,金经闭不开。”

〔王烈髓〕 明·袁宏道《代青溪道士见招》:“朝浸用里芝,暮烹王烈髓。”

〔握石髓〕 南朝梁·沈约《游沈道士馆》:“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于仙绝缘〕 清·黄景仁 《夜起》:“君平与世原交弃,叔夜于仙已绝缘。”


猜你喜欢

  • 优孟歌

    源见“优孟衣冠”。谓为解决贤臣身后凄凉之忧以歌谏主。南朝 梁沈约《伤李珪之》诗:“既阙优孟歌,身后谁为宠?”

  • 卞庄两斗之说

    源见“卞庄子刺虎”。指利用别人矛盾,从中取利的理论与策略。宋岳珂《桯史.燕山先见》:“〔女真〕视中国与契丹拏兵不止,鏖战不解,胜负未决,强弱未分,持卞庄两斗之说。”

  • 顺口开河

    犹信口开河。不假深思,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三侠五义》第十回:“四爷忽然省悟,自己笑道:‘我原来是私访,为何顺口开河?好不是东西!’”老舍《四世同堂》五四:“两位妇人既都不开口,祁老人自然乐得的顺口开

  •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文武:周文王、武王。布:展布,陈列。方策:典籍。 周文王武王的施政主张,都展示在典籍之上。 意谓国家重大政事,都有陈规可循。语出《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郑玄注:

  • 借刀杀人

    比喻利用别人去害人。明代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连动 比喻自己不露面,利用他人之手害人。高阳《粉墨春秋》:“李士群却想了一条~

  • 积雪

    同“积雪囊萤”。宋 胡惠斋《满江红.灯花》词:“笑聚萤,积雪与偷光,寒儒忆。”【词语积雪】   汉语大词典:积雪

  • 曲笔

    169 ① 下笔时有所讳言或护短,与据事直书的直笔相对而言。《后汉书.威洪传》:“南史不曲笔以求存。”【词语曲笔】   汉语大词典:曲笔

  • 赤鲤

    源见“琴高乘鲤”。指登仙之物。南朝 梁江淹《采石上葛蒲》诗:“赤鲤倘可乘,云雾不复还。”【词语赤鲤】   汉语大词典:赤鲤

  • 青钱学士

    源见“青钱万选”。称誉才学之士。宋刘子翚《有怀.张巨山》诗:“青钱学士妙文章,便合含毫侍帝傍。”【词语青钱学士】  成语:青钱学士汉语大词典:青钱学士

  • 掌上明珠

    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因以“掌上明珠”比喻极受疼爱的人。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宋辛弃疾《永遇乐.送陈光宗知县》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偏正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