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

也作“巧言善色”。形容花言巧语,内藏祸心而外露和悦。传说虞舜在位时期,大臣皋陶和禹共同讨论天下大计和治国安民之道。皋陶说,重要的在于知人善任,把臣民治理好。禹说,完全做到这些,连帝尧都感到困难啊!知人善任,那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用人得当,能够把臣民治理好,便是给他们以恩惠,这样臣民当然会把恩惠记在心中。既然聪明而有恩德,还怕什么欢兜,何必迁徙流放苗民,又何必害怕那些花言巧语、搞献媚取宠的人呢?

【出典】:

尚书·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例句】: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管子·任法》:“美者以巧言令色请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此所谓美而淫之也。” 《史记·夏本纪》:“能知能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并列 令,美好。言辞说得很巧妙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亲,以讨好他人。《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孔壬。”《论语·学而》:“~,鲜矣仁!”△贬义。用来形容虚伪丑态。↔正言厉色


解释巧言:表面好听而实际虚伪的话。令色:伪善、谄媚的脸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处尚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相传皋陶为舜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因为执法公平,得到百姓的拥戴。有一次,舜召集皋陶以及大禹、伯夷等人一起讨论有关部落联盟的大事,皋陶陈述了自己的主张,即为《皋陶谟》。它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议事记录。

皋陶说:“忠诚地遵循尧的圣德,君主就会决策英明,群臣就会同心辅佐。”大禹说:“道理是这样,但是怎样做到呢?”皋陶说:“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宽厚地对待自己的民众,他们就会拥戴你。同时,还需知人善任,安抚民众。”大禹说:“你说得不错,但是这些大概连尧、舜也难以做到。因为知人善任才算明智,才能恰当地任用官员;安抚民众才算仁慈,民众才会怀念。假如民智而仁慈的话,哪里还用担心作乱的兜呢?哪里还用流放三苗族的民众呢?哪里还用害怕巧舌如簧、面露巴结谄媚之色、心底奸佞之人呢?”

近义花言巧语

例句

他真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小人。


【词语巧言令色】  成语:巧言令色汉语词典:巧言令色

猜你喜欢

  • 猿马意

    同“心猿意马”。明徐霖《绣襦记.遗策相挑》:“难拴猿马意,欲缔凤凰交。”【词语猿马意】   汉语大词典:猿马意

  • 黔公衾

    同“黔娄被”。清吴嘉纪《哭刘业师》诗之一:“黔公衾不足,卜氏泪方垂。”

  • 三衅三沐

    《国语.齐语》:“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沐之,恒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衅:

  • 束矢钧金

    源见“讼矢”。指古代民间诉讼按规定缴纳的财物。后借指处理讼事。清钱谦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制》:“束矢均(钧)金,不改饮冰之操;盘根错节,盖征游刃之能。”并列 古代民事诉讼按规定缴纳的

  • 牧羊儿

    同“金华牧羊儿”。元顾盟《送王子春归金华》诗:“君归金华山,当逢牧羊儿。”【词语牧羊儿】   汉语大词典:牧羊儿

  • 麦流

    源见“高凤漂麦”。谓读书专心勤奋以至忘记身边事。北周庾信《高凤好书不知流麦赞》:“石门云渡,铜梁雨来。麦流虽远,书卷犹开。”

  • 寸草晖

    同“寸草春晖”。明张煌言《追慕》诗之一:“金革三年泪,冰霜寸草晖。”

  • 心去最难留

    一个人心已到了别处,是最难再留下的。语出《玉台新咏.王僧孺〈为姬人自伤〉》:“断弦犹可续,心去最难留。”《歧路灯》八〇回:“心去最难留,留下结冤仇。不知我说的是也不是,相公酌度。”也引作〔心去意难留〕

  • 后苏

    同“后来其苏”。《封神演义》一回:“放桀南巢拯暴虐,云霓如愿后苏全。”

  • 猃狁孔棘

    猃狁( ㄒㄧㄢˇ xiǎn ㄩㄣˇ yǔn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也作“?狁”。孔棘:很紧急。 旧指边境军情紧急。语出《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猃狁孔棘。”郑玄笺:“孔,甚也。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