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其意,不师其辞
师:效法,学习。意:指思想内容。 学习前人文章的立意,而不是模仿前人文章的辞句。语出唐.韩愈《答刘正夫书》:“古圣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金.赵秉文《答李天英书》:“渊明、乐天、高士之诗也,吾师其意,不师其辞。”
师:效法,学习。意:指思想内容。 学习前人文章的立意,而不是模仿前人文章的辞句。语出唐.韩愈《答刘正夫书》:“古圣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金.赵秉文《答李天英书》:“渊明、乐天、高士之诗也,吾师其意,不师其辞。”
同“问奇侯芭”。清袁枚《留别荷芳书院》诗之一:“吟诗白傅贪风月,问字侯芭感岁年。”
同“明若观火”。清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燎若观火。”述补 燎,同“憭”,明白之意。比喻对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清·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
见“丰剑”。【词语酆剑】 汉语大词典:酆剑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十《麦舟助丧》:“范文正公(范仲淹)在睢阳,遣尧夫(范纯仁,字尧夫,为范仲淹次子)于姑苏取麦五百斛。尧夫时尚少,既还,舟次丹阳,见石曼卿(石延年字曼卿),问寄此久近。曼卿曰:‘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孔子说:“唯有最富有智慧的人和最愚昧的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后因用为上知下愚禀性难移之典。《汉书.文三王传.梁孝文传》:“立少失父母,孤弱处深宫
源见“梁鸿赁庑”、“举案齐眉”。指夫妻居贫相敬如宾。清梁清标《永遇乐.戏疑催妆》词:“庑下齐眉,五噫成咏,举案传先泽。”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汉司马相如初离蜀赴长安,曾于成都城北升仙桥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太平御览》卷七三、《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此,桥名作“升迁”。后以“
富贵不是我的心愿。 表示不慕荣利,胸怀淡泊。语出晋.陶潜《归去来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明.高则诚《琵琶记.官媒议婚》:“鳌头可羡,须知富贵非吾愿。”
源见“囊萤照读”。指苦读之处。宋杨亿《萤》诗:“武子窗尘积,隋家苑树深。”
源见“卷甲倍道”。谓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北史.隋纪下》:“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并列 为有利奇袭而轻装肃静疾行军。《北史·隋纪下·炀帝》:“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