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平津馆

平津馆

平津:地名,在今河北盐山县南,是西汉丞相公孙弘的封地。汉武帝元朔年间,公孙弘取代薛泽任丞相。在这以前,汉朝一直从封侯者中选拔丞相,只有公孙弘丞相没有爵位。于是汉武帝发布诏书说:“我很赞赏古代圣君治国之道,广开门路,招纳各地人材。古代是根据人材的贤德和才能去授予不同的官位的,功劳大的人俸禄就多,道德高的人爵位就高,所以武功显著的人受重用,品行高尚的人受嘉奖。现把平津乡650户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从此,开非列侯而为丞相者必封侯爵的惯例。后以“平津”为典,指代丞相;用“平津馆”或“平津邸”指代丞相府。

【出典】:

汉书》卷58《公孙弘传》2620、2621页:“元朔中,代薛泽为丞相。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上于是下诏曰:‘联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其后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城之传,裁见诸侯之官。” 南齐·陆韩卿《奉答内兄希叔》:“出入平津邸,一见孟尝君。” 唐·骆宾王《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御沟通太液,戚里对平津。” 唐·王维《别綦毋潜》:“诏刊延阁客,高议平津邸。” 唐·卢象《赠张均员外》:“出自平津邸,还为吏部郎。” 唐·储光羲《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2:“出入平津邸,自言娇且艳。” 唐·韩翃《题苏许公林亭》:“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 唐·郎士元《题刘相公三湘图》:“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唐·刘禹锡《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自怜不识平津阁,遥望旌旗汝水头。” 唐·杜牧《寄崔均》:“缄书报子玉,为我谢平津。”


【词语平津馆】   汉语词典:平津馆

猜你喜欢

  • 青照

    源见“青白眼”。谓另眼相看,格外照顾。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荐托》:“凡要路有相识,恳其致札所辖上司,以求青照。”【词语青照】   汉语大词典:青照

  • 辞汉泪

    同“辞汉金仙”。清钱谦益《再次茂之他字韵》:“李贺漫歌辞汉泪,不知铅水已成河。”

  • 饮啄

    源见“一饮一啄”。本谓饮水啄食,引申为吃喝生活。唐李益《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诗:“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亦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南史.沈约传》:“〔沈警〕无进仕意,谢病归……警曰:‘使君(指

  • 焚膏继晷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元吴莱《陈彦理昨以汉石经见遗今承寄诗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诗:“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晷日耽玩。”连动 膏

  • 和一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书.咸有一德》:“其难其慎,惟和惟一。”《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敬贤任才,使之尽力,有踰成康。故国内和一,大小戮力。”【词语和一】   汉语大词典:和一

  • 独立使君

    《周书.裴侠传》:“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

  • 三寸舌

    形容能言善辩,娴于辞令。《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

  • 寻河取石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汉张骞奉命寻河源带回支机石。唐沈佺期《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买地铺金曾作埒,寻河取石旧支机。”

  • 清斋逾太常

    源见“太常斋”。谓居官常清冷枯寂。清 丘逢甲《戏赠蒋亦璞试院》诗:“一楼闭置似新妇,三月清斋逾太常。”

  • 鹏抟鹢退

    源见“鲲鹏展翅”、“六鹢风”。比喻宦海沉浮、仕途进退。清钱谦益《陈昌箕日记诗叙》:“余以馀生颓景,尸居假息,亦不复知海内故人鹏抟鹢退,近作何状。”并列 抟,聚结。鹏抟,鹏鸟聚集旋飞、升腾而翔。语本《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