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广袖高髻

广袖高髻

后汉书.马廖列传》:“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后因以“广袖高髻”为风俗奢荡之典。唐白居易《进士策问》之三:“闻广袖高髻之谣,则知风俗之奢荡也。”


并列 宽大的衣袖,高耸的发髻。后用以形容风俗奢荡。语本汉时童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唐·白居易《进士策问》之三:“闻~之谣,则知风俗之奢荡也。”△用于描写风情。


【典源】《后汉书·马廖列传》:“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今译】 后汉时马廖上疏说,改变奢侈风俗,必须从朝廷先做起。长安流传这样的民谣:“城中喜欢梳高髻,四方就会梳一尺。城中喜欢画阔眉,四方画满半个额。城中喜欢穿大袖,四方就用整匹做。”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风俗奢靡。

【典形】 半额、广眉、广袖高髻、阔眉广袖、眉半额、髻高、一尺春风髻。

【示例】

〔半额〕 南朝梁·费昶《咏照镜》:“城中皆半额,非妾画眉长。”

〔广眉〕宋·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广眉成半额,学步归踔踸。”

〔广袖高髻〕 唐·白居易《进士策问五道》:“闻广袖高髻之谣,则知风俗之奢荡也。”

〔阔眉广袖〕 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长安纨袴多清狂,阔眉广袖时世妆。”

〔眉半额〕 宋·黄庭坚 《寄晁元忠》:“楚宫细腰死,长安眉半额。”


【词语广袖高髻】  成语:广袖高髻汉语词典:广袖高髻

猜你喜欢

  • 郊寒

    同“郊寒岛瘦”。宋朱熹《西江月》词:“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词语郊寒】   汉语大词典:郊寒

  • 运筹借箸

    源见“留侯借箸”。指出谋划策。清李渔《风筝误.请兵》:“难道就束手待毙不成!休僝僽,少不得要运筹借箸,勉护神州。”并列 箸,筷子。语本《史记·留侯世家》:“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求

  • 圯下传书

    源见“圯桥进履”。指黄石公在圯桥传兵法于张良事。宋黄庭坚《赠黔南贾使君》诗:“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空同问道山。”

  • 千金牍背

    源见“牍背千金”。指冤狱。清赵翼《友人以家难系狱论罪悼之》诗之二:“三木囊头犹觅句,千金牍背岂成书?”

  • 舍生存义

    舍弃自身的生命去保存维护正义的事业。《北齐书.孙搴等传赞》:“赞曰:彦举驱驰,才高行诐。元康忠勇,舍生存义。”见“舍生取义”。《北齐书·孙搴等传赞》:“彦举驱驰,才高行棬,元康忠勇,~。”【词语舍生存

  • 赤社

    源见“分茅列土”。又《史记.三王世家》:“皇帝使御使大夫汤庙立子胥为广陵王。曰:‘於戏!小子胥,受兹赤社……封于南土,世为汉藩辅。’”赤为南方之色。古时封到南方立社建国称“赤社”。后因用为出任南方封疆

  • 防患未然

    在祸患未发生前就加以防备。《申鉴.杂言》:“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汉书.外戚传》:“事不当固争,防祸于未然。”

  • 铜驼巷

    晋代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宋代秦观《望海潮》:“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又

  • 尻舆浸假

    同“尻轮神马”。宋廖行之《沁园春.和苏宣教韵》词:“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

  • 意不在马

    参见:上官马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