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巡嚼齿

张巡嚼齿

比喻将士对国家赤胆忠心、奋勇抗敌、慷慨就义的壮烈行为。典出唐人张巡的事迹。张巡(709-757年),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开元进士,曾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令等职。安史之乱时,他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抵抗安禄山军。至德二年(757年),率士卒三千人入睢阳,与该地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yín银)等共同作战。不久,叛将尹子琦等率兵十余万,围攻睢阳。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巡等依靠该城军民英勇抵抗,坚守数月不屈。每次作战,张巡都义愤填膺,神情慷慨,临阵大呼激励士气,眼角崩裂流血,牙齿也被咬碎。城将陷时,张巡西向跪拜,向朝廷表示誓死报国的决心。及城陷,张巡与许远、姚訚、南霁云等皆被俘。叛将尹子奇对张巡说:“听说你每次战斗都眼角瞪裂,牙齿咬碎,怎么会恨到这种地步呢?”张巡回答说:“我立志要吞掉你们这帮逆贼,但恨力不从心罢了!”尹子奇用大刀撬开张巡之口,见牙齿已只剩下三、四颗。

【出典】:

旧唐书》卷187下《忠义下·张巡传》4901页:“十月,城陷,巡与姚訚、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志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例句】:

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奋髯走滑吏,嚼齿对奸将。” 宋·陆游《书愤》:“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宋·文天祥《正气歌》:“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典源】 《旧唐书·忠义传·张巡传》:“十月,城陷。(张) 巡与姚訚、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新唐书·忠义传》亦载,末作“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

【今译】 唐玄宗时安禄山、史思明起兵作乱,张巡等坚守睢阳,抗击安史叛军尹子奇部,因守两年多。城内粮绝,伤亡殆尽,被叛军攻陷。张巡等被俘。前张巡每次作战,临阵大呼鼓励士气,眼角崩裂流血,牙齿都咬碎。城将陷时,向西行礼,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被俘后,尹子奇说:“听说你每战眼角瞪裂,牙齿咬碎,怎么会到这样呢?”张巡说:“我志欲吞掉你们这帮逆贼,可惜力不从心罢了!”尹子奇用大刀撬开张巡口,见牙齿只剩下三四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将领等奋勇抗敌、慷慨就义的壮烈行为。

【典形】 嚼齿、嚼穿龈血、睢阳齿、有齿嚼欲啐、张睢阳齿、张巡嚼齿、张巡效忠、骂贼如张巡、死同巡远、男儿嚼齿。

【示例】

〔嚼齿〕 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嚼穿龈血〕 宋·文天祥《代王夫人作》:“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睢阳齿〕 清·黄鷟来《晚步山麓竹林登正气阁》:“崖门骨不归,睢阳齿空嚼。”

〔有齿嚼欲啐〕 明·李东阳《睢阳叹》:“将军有齿嚼欲啐,将军有眦血成泪。”

〔张睢阳齿〕 宋·文天祥《正气歌》:“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张巡嚼齿〕 宋·陆游《书愤》:“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张巡效忠〕 唐·元稹《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节度使制》:“睢阳在尔之东,张巡效忠之诚尚在; 夷门在尔之境,侯嬴报恩之迹犹存。”


猜你喜欢

  • 斗极

    《晋书.天文志上》:“斗(北斗星)为人君之象,号令人主也。”又:“北极(北极星),北辰最尊者也。”后因以“斗极”喻指天皇或帝王。前蜀杜光庭《马尚书本命醮词》:“悬命籍于天关,系生死于斗极。”亦喻指名高

  • 薰琴

    同“薰弦”。宋刘克庄《甲辰春日》诗之二:“薰琴何患无赓载,秋扇明知有弃捐。”

  • 范叔袍

    源见“绨袍惠”。指敝衣薄袍。宋苏轼《雪诗》之三:“半夜欺陵范叔袍,更兼风力助威豪。”清赵翼《前守韦缘事罢官诗以送别》之二:“民犹争诵廉公裤,我敢相矜范叔袍?”

  • 目不见睫

    《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宋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远求而近违,如目不见睫。”清袁枚《随园随笔.地理之难》:“牧斋

  • 椿萱

    同“椿庭萱草堂”。唐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词语椿萱】   汉语大词典:椿萱

  • 乘杯

    源见“杯渡”。泛指乘船。唐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水上乘杯,更似神仙之别。”清赵翼《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诗:“乘杯过河驶往还,踏芦渡江狎澔涆。”【词语乘杯】   汉语大词典:乘杯

  • 强不凌弱

    见“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何休注:“夫饥寒并至,虽尧舜躬化,不能使野无寇盗;贫富兼并,虽皋陶制法,不能使~。”【词语强不凌弱】  成语:强不凌弱汉语大词典

  • 龙势

    晋王嘉《拾遗记.少昊》:“有水屈曲亦如龙凤之状,有山盘纡亦如屈龙之势。”后因以“龙势”指盘屈夭矫如龙之物。隋炀帝《白马篇》:“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词语龙势】   汉语大词典:龙势

  • 随波逐浪

    同“随波逐流”。明唐顺之《答吕沃州书》:“盖世人病痛,多缘随波逐浪,迷失真源。”《醒世姻缘传》五三回:“这样没主意,随波逐浪的人,不打他更打那个?”并列 ①随着波浪漂流。郭沫若《高渐离》3幕:“遇着海

  • 如椽健笔

    同“如椽笔”。金高永《大江东去.滕王阁》词:“遥忆才子当年,如椽健笔,坐上题佳句。”见“大笔如椽”。宋·刘过《水龙吟》:“想见鸾飞,~,檄书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