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皎《高僧传》卷十《杯渡传》:“杯渡(晋宋间人)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为号。初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渡徐行,走
同“衔木偿怨”。唐 陈标《公无渡河》诗:“余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楚.屈平《渔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被放逐后,只身游於江潭,渔父问他身为三闾大夫,为何遭此厄运。屈原回答:‘世俗的
以竹竿当马骑,儿童游戏用。后常用作幼年的象征。如以幼年之友称“竹马之友”或“竹马之好”。《后汉书.郭伋传》:“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同“京洛尘”。唐杜牧《宣城送萧兵曹》诗:“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尘。”
同“始终如一”。《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春正月〕辛未,诏以穰人首归大顺始终若一者,给复三十年。”见“始终如一”。《北史·魏孝文帝纪》:“诏以穰人首归大顺~者,给复三十年。”【词语始终
《诗经.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汉毛亨“传”:“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嫠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至的意思)乎旦而蒸(古时以麻秸、竹、木作成的照
《楚辞.九歌.礼魂》:“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王逸注:“芭,巫所持香草名也……巫持芭而舞讫,以复传于他人更用之。芭,一作巴。”古代南方祭祀时,舞者手持香草,互相传递,叫做“传芭”。元.郑元祐《次韵
意指最初一念的错误而导致无穷的后患。宋代朱熹《楚辞后语.鸿鹄歌题辞》:“一念之差,基怨造祸,以至于此,固无两全之理矣。”偏正 念,念头,想法;差,错误。一个念头的差错。《警世通言》卷35:“那些个男欢
如狼之分食,比喻分争。《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豪强并争,虎裂狼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