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得失相半

得失相半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市西)人。三国时吴名将。吴主孙权嘉禾二年(230年),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今安徽六安一带)山越,当地百姓们纷纷逃散,诸将想分兵追捕。全琮说:“没有全胜把握而贸然行动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动。如今我们分兵捕民,有利也有弊,怎能说是全胜呢?即使有所捕获,犹不足以削弱敌人而有益于国家声望,如果与敌兵遭遇,还会受到很大损失,与其获罪,不如我以身受之,但不能邀功以负国。”

【出典】: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卷60第1382页:“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侥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例句】:

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礼子》:“岂无闻见,轻信得失相半,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宋·岳珂《程史·石城堡寨》:“又旁筑一城曰堡寨,地皆砥平,相去数余里,虽牵制之势亦不相及,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


主谓 利和弊差不多,不相上下。语出裴注《三国志·吴书》卷60“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札子》:“岂无闻见,轻信~,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用于衡量得失之语。也作“得失参半”。


【词语得失相半】  成语:得失相半汉语词典:得失相半

猜你喜欢

  • 染翰

    用笔蘸墨书写。翰:毛笔。《文选.潘岳.秋兴赋》:“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唐代李善注:“翰,笔毫也。”《染书.萧介传》:“初,高祖招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斗,盾饮尽,颜色不变

  • 蛮触

    源见“蛮触交争”。比喻细微事物。宋李曾伯《水龙吟.和韵》词:“往事纷纷,付之蛮 触,相忘庄叟。”亦借指为小事而争斗者。宋刘克庄《贺新郎.题蒲涧寺》词:“过眼儿、群雄分鹿。想得拂衣游汗漫,试回头、刘 项

  • 步后尘

    明.屠隆《昙花记.讨贼立功》:“副帅好当前队,老夫愿步后尘”。后尘是走路时扬起的尘土。后以步后尘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学人家样子。亦作“步人后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四回:“其实这件事,首先

  • 彼苍

    《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孔颖达疏:“彼苍苍者,是在上之天。”后因以代称天。汉蔡琰《悲愤诗》之一:“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唐孟浩然《行至汉川作》诗:“万壑归于海,千峰划彼苍。”【

  • 顺受其正

    正:正命。泛指寿终而死。与“非命”相对。 顺乎自然规律行事,以接受“正命”。 意谓不冒险轻生,戕害自己。语出《孟子.尽心上》:“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 本初拟肘

    参见:拟肘

  • 生公说法

    源见“生公点石头”。借指高僧说法。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见“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清·俞樾《金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之地乎?”【典

  • 枕中宝

    同“枕中鸿宝”。清袁枚《岳水轩烧丹图》诗:“览君图,觉君好,劝君珍秘枕中宝。”

  • 黄河千年一清

    《左传.襄公八年》:“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又有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后因以“黄河千年一清”指圣君在世的升平之瑞或喻时

  • 飞蛾赴烛

    见“飞蛾赴火”。宋·黄庭坚《演雅》:“蛣蜣转丸贱苏合,~甘死祸。”【词语飞蛾赴烛】  成语:飞蛾赴烛汉语大词典:飞蛾赴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