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成连海上琴

成连海上琴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水仙操》,右旧说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至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但闻海上水汩汲漰澌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后遂以“成连海上琴”为咏学琴的典实。清 丘逢甲《寄怀维卿师桂林》诗:“刺船人去波涛急,凄绝成连海上琴。”


【典源】《文选·嵇康〈琴赋〉》注引汉·蔡邕《琴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先生曰:‘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吾师有方子春者,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东海上,子能与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从。’乃相与至海上,见于春,受业焉。”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水仙操》,右旧说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至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但闻海上水汩(gu)汲漰(peng)凘之声。山林窅(yao)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

【今译】春秋时,伯牙向成连先生学习弹琴,三年学成。成连对伯牙说:“我能传授你琴曲,却不能陶治你的性情,而我的老师方子春能够做到,他在东海上,你愿同我一道前去请教吗?”伯牙从命,于是二人至海上,来到蓬莱山,成连说要迎师便划船离去,多日不返,伯牙只闻海水奔涌咆哮,只见山林杳杳冥冥,又听成群的海鸟悲鸣,怆然感叹:“先生是在陶冶我的性情啊。”他抚琴高歌,歌毕,成连先生就划船来接伯牙返回。从此,伯牙弹琴遂出神入化,成为天下高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及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也以“成连”指擅长弹琴的人。

【典形】 成连、成连海上琴、成连海水、成连琴、刺船人、海上琴、化琴工、移我情、海山深绝、成连佳趣、成连心。

【示例】

〔成连〕 清·张梁《弹琴》:“钟期既已亡,成连谁能寻。”

〔成连海上琴〕 清·丘逢甲 《寄怀维卿师桂林》:“刺船人去波涛急,凄绝成连海上琴。”

〔成连海水〕 清·金人瑞《周顺庐先生生日》:“成连海水最移情,弘景山居亦有荣。”

〔成连琴〕 清·王士禛《赠劳山隐者》:“清冷鱼山梵,寂寞成连琴。”

〔刺船人〕 清·丘逢甲 《答王贡南同年》:“浩浩天风入素琴,刺船人去有遗音。”

〔海上琴〕 清·王夫之 《重过莲花峰》:“河山憾折延陵剑,风雨长迷海上琴。”

〔化琴工〕 宋·苏轼《授经台》:“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移我情〕 清·程先贞《偶兴》:“逝欲访成连,弹琴移我情。”


猜你喜欢

  • 富贵非吾愿

    富贵不是我的心愿。 表示不慕荣利,胸怀淡泊。语出晋.陶潜《归去来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明.高则诚《琵琶记.官媒议婚》:“鳌头可羡,须知富贵非吾愿。”

  • 风景新亭

    源见“新亭对泣”。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清 陈宝琛《次韵答樊山布政元日瞻园吟集见赠》:“山丘华物空思旧,风景新亭且说诗。”

  • 原氏阡

    《汉书.游侠传.原涉》:“涉字巨先。……初,武帝时,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为其道为‘京兆仟’。涉慕之,乃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仟’,人不肯从,谓之‘原氏仟’。”汉武帝时京兆尹曹氏死后葬在茂陵,通往墓地

  • 头颅行万里

    《后汉书.袁绍传》:“十二年,曹操征辽西,击乌桓。(袁)尚、熙战败,乃与亲兵数千人奔公孙康於辽东。……康叱伏兵禽之,坐於冻地。尚谓康曰:‘未死之间,寒不可忍,可相与席。’康曰:‘卿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

  • 玉斧修

    源见“玉斧修月”。咏圆月。宋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词:“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 各尊所闻,各行所知

    尊:一作“遵”,遵从。 各人遵照所听到的从事,各人根据所知道的实行。语本《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对曰:‘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宋祁

  • 折五鹿

    同“折五鹿角”。清王涛《赠唐魏公》诗:“雄辩惊四筵,高谈折五鹿。”

  • 机杼一家

    谓文章别出心裁,不落窠臼。机杼本指织布机,这里比喻文章的命意构思。《魏书.祖莹传》:“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盖讥世人好偷窃他文,以为已用。”主谓 比

  • 树蕙辞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种植蕙草来表明自己对培育贤材的心愿。后遂用为典实。唐.柳宗元《种术》:“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留连树蕙

  • 从灶上扫除

    在灶上扫除不洁之物。 比喻轻而易举。语出《史记.李斯列传》:“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裴駰集解:“徐广曰:骚音扫。”司马贞索隐:“言秦欲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