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拂衣”。指退隐。元贡奎《高侯画桑落洲望庐山》诗:“日夜千帆万柁过未已,谁肯拂袖同寂寥。”亦指因不悦而愤然离去。清顾炎武《赠黄职方师正》诗:“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词语拂袖】 汉语大词典
途:途径。致:趋向,目标。 归宿尽管相同,但所走的途径各异;目标虽只一个,但思虑却可多至百种。 比喻得到相同的结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语出《易.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
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补 教诲人家从不厌倦。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朱自清《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夏先生才真是一位~的教育家。”△褒义。用于赞
同“随车甘雨”。唐韩愈《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束脩:古代用作初次拜见的礼物。脩,干肉;束脩,即一束干肉,每束十条。诲:教诲。 凡自愿送来“束脩”的人,我从未拒绝对他施教。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明.王世贞《
同“犯鳞”。《旧唐书.高宗纪论》:“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明王世贞《读陈佥事祚遗事有感》诗:“爱主投经术,如何遂触鳞?”【词语触鳞】 汉语大词典:触鳞
《晋书.王羲之传》:“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
集中众人的智慧,扩大效果。诸葛亮治蜀时虚怀纳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为了鼓励臣下进言,还专门写了一篇《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其中说:“所谓参署之职,就是要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和方法,以使更好地效忠主上,做
无:通“毋”,不要。纵:放纵。诡随:指诡诈狡猾的人。谨:谨慎,意即防止。无良:指不良行为。 不要放纵狡诈之徒,以便防止不良行为发生。语出《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汉.王符《潜夫论.
意谓秋天气象萧瑟,使人伤怀。语出战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唐.骆宾王《萤火赋》:“予猥以明时,久遭幽絷,见一叶之已落,知四运之将终。悽然客之为心乎,悲哉秋之为气也